「被代言」涉詐騙 Jini公開入數紙求清白 河國榮:警方處理

撰文:鄭思思 林若勤
出版:更新:

河國榮「被代言」事件,Jini Bakery Cookie老闆蔣佑明昨晚在Facebook反擊,聲稱自己同樣是受害者,更公開與《蘋果日報》廣告部職員的Whatsapp對話,以及兩張銀行入數紙,力證自己曾共匯款$18,000予《蘋果》廣告部職員,以全數轉交予河國榮,沒想過河國榮僅收$2,000「車馬費」。他質疑有人欺騙河國榮拍攝,同時冒認河國榮經理人,欺騙《蘋果日報》和自己,涉嫌商業詐騙,希望和河國榮一起報案。河國榮回應說事件不簡單,如有需要,他會配合警方調查,等警方處理。有律師指,如果有人以虛假聲稱來獲得經濟得益,可能干犯欺詐罪。

Jini Bakery Cookie老闆蔣佑明昨晚在Facebook公開和《蘋果日報》職員的對話和入數紙,力證自己清白,並質疑事件牽涉刑事詐騙,計劃報警。(網上截圖)

「被代言」事件峰迴路轉,河國榮星期二晚(29/3)在Facebook公開被騙經過後,《蘋果日報》翌日(星期三)立即發聲明承認印刷分類廣告部有個別同事出錯,涉事員工即日停職解僱。牽涉的Jini Bakery Cookie一直未有回應,直至昨晚(31/3)才開腔澄清。

蔣佑明公開2張入數紙,合共萬八元,他說是匯款至廣告部同事Terry的銀行戶口,全數轉交河國榮。(網上截圖)

蔣佑明:入數紙證明滙款萬八元轉交河國榮

老闆蔣佑明(Eric)在 Jini Bakery Cookie的Facebook專頁貼文,公開他和《蘋果日報》廣告部同事Terry的Whatsapp對話,對話中附有2張銀行入數紙,分別在3月10日,早上十一時和下午兩時匯款萬四元和四千元予一名鄧姓人士。另有一張收據,寫上Apple daily limited,見銀碼有五位數字,相信是交給《蘋果日報》刊登廣告的費用,但內容不清未能確認。

【河國榮「被代言」風波 曲奇店稱同受騙:有人假冒經理人】
【「被代言」風波:拆解河國榮、李思欣、高鈞賢三大廣告版本】

至於蔣佑明上載的Whatsapp對話截圖,因為蔣佑明是錄音,只見單方面「Terry」的訊息。見3月9日(河國榮拍攝當天)「Terry」說: 「影緊,但…佢有問題,話如果好似思欣同均賢咁太代言人,唔肯。」,然後「Terry」說如果事件未能解釋,他會負責萬四元,不想自己誠信破產,令大家不開心。後來的訊息又說,事情已解決,下星期會還四千元給蔣佑明,但雙方後來的溝通未能確定。

蔣佑明在Facebook中表示,他一向有跟《蘋果日報》合作刊登廣告,託了Terry找河國榮拍廣告。他說Terry找到一位名叫Apple的女子,自稱是河國榮的經理人,並索價14,000元酬金。蔣佑明說他同意,但因拍攝當日不在港,活動交由Terry全權負責,而在拍攝途中便收到Terry的訊息,說河國榮認為活動是廣告,甚至是代言,不想拍攝,結果Terry要額外自資4,000元酬勞完成。蔣佑明在Facebook說不想別人自掏腰包,於是將本來議定好的14,000元和額外的4,000元全數存入Terry戶口,而Terry說是全數交給河國榮的。蔣佑明展示兩張入數紙的照片,以資證明。

蔣佑明:呼籲河國榮跟一起到警署報案

後來事件變為「被代言」騙案。蔣佑明說看到《香港01》日前刊登、河國榮的Whatsapp截圖後,才發現Apple並非河國榮經理人。而且河國榮只收到2,000元,質疑Apple欺騙了河國榮、Terry和自己,經諮詢律師後,認為事件屬商業詐騙,呼籲河國榮跟自己一起到警署報案,讓警方跟進。

蔣佑明說事件揭發有萬六元的差額不翼而發,質疑Apple冒認河國榮經理人,涉及形事欺詐。(荃灣古法雞蛋仔Facebook截圖)

河國榮:等警方處理

河國榮凌晨亦在Facebook轉貼蔣佑明的澄清,並留言說:「可能不只我一個受害者。事件真複雜,唉......看來要等警務處處理。」他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時表示,他不會主動報案,但如果警方需要他的協助,他會配合調查,等警方處理。他感歎:「事件不簡單,好似拍戲一樣。 每一日都有新的發展,我會看看。」記者分別聯絡蔣佑明和《蘋果日報》,暫時未獲回覆。

【「被代言」事件 《蘋果》廣告部問責炒人 河國榮:好驚訝】
【河國榮被騙WhatsApp曝光 《蘋果》:沒編採人員參與】

河國榮之前說他收到的「車馬費」是一封利是,內有二千元。他從未索價萬四元,亦未在拍攝期間加價四千元。(河國榮Facebook截圖)

律師:以虛假聲稱獲得經濟得益干犯欺詐罪

如果蔣佑明所說的屬實,萬八元和二千元中的差價,究竟去了哪裏?河國榮之前接受《香港01》訪問時,說二千元「車馬費」,是在當日拍攝完畢後,在場一名男子封利是給他,他無求證該名男子的身份。而根據河國榮,他拍攝時至少三次口頭求證,是次拍攝屬採訪,抑或廣告和Advertorial(鱔稿),但均獲確定是採訪。河國榮亦從未在現場索價四千。還有Terry是否《蘋果日報》解僱的職員?而自稱是河國榮經理人的Apple又是誰?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說不評論個別事件,但如果證有人以虛假的聲稱,從中獲得經濟得益,可能干犯《盜竊罪條例》中的欺詐罪,最高刑罰判監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