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三戰

撰文:武備志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南方武術流派眾多,單單福建一帶就有五祖、太祖、白鶴、地術犬法等數十樣拳種。要完全釐清它們之間的關係,幾近不可能。但其實有一條線索,早早便已經呼之欲出,那就是南拳中的經典套路——「三戰」。

無獨有偶,一海之隔的剛柔流空手道,同樣是以三戰作為最重要的「型」之一。今天【武備志】便嘗試以南拳三戰為核心,淺釋一下三戰在中國武術的地位,以及它對兩地武術文化的影響力。

三戰之義
正如上文所述,三戰幾乎是所有福建南拳的入門之基。福建武術界便素有「拳要好,三戰討」、「練拳三戰起,三戰練到死」等說法。而永春白鶴拳譜的《教徒之法》,更直言「論教徒之法,必以三戰為先」,足見三戰在南拳體系中的重要性。

歷來對三戰的意思有多種解釋,有人認為三戰即謂「三正」,意指頭正、身正、馬正。亦有論者指出,三戰的「戰」乃代表「踐步」。因為在一般的三戰套路中,會要求馬步三進三退,故踐步最能闡述三戰的內涵。

最後,從字面意思上說,「戰」即為「打」。所以亦有部分人把三戰,解讀成進退間三下重覆的攻擊動作。

三戰之外
三戰以外,某些流派亦有著一些與三戰相類近的套路。例如東江螳螂拳就有一門名曰「三步箭」的基本套路,讀法跟三戰相同(今天封面圖的便為周家三步箭)。而在海陸豐地區的粵東武術流派,則有「三步推」、「九步推」等入門功夫,不管名稱及打法都與三戰互為表裡。

以三步箭為例,習者演練時需要壓縮身體,盡量擴充背肌,同時配合步法及呼吸,以此鍛煉全身內外的爆發力。整個行拳要點,與三戰可謂一致,亦跟白眉拳等其他南方客家武術大抵相通。

由此可以肯定,縱然各派演練的三戰都略有不同,彼此間亦未必共享著同一套承傳系譜,但它們確實曾在某一段時空之中,進行過極其緊密的交流,致使各派之間都擁有著一套相似的技術基礎,最終形成風格別樹一幟的南拳體系。

中日武技的橋樑
現時在各大空手道流派,都能見到三戰(日語 サンチン)的身影,其讀音與打法均與南拳三戰類似,故此三戰又被視為研究空手道歷史,以及中日武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台階。

事實上,這種推論絕非無的放矢。以空手道四大流派中的剛柔流為例,它的名稱「剛柔」便是取材自《琉球武備志》中的一句「法剛柔吞吐,身隨時而變」。由於《琉球武備志》包含了大量中國南拳技法,故此很有可能剛柔流的技法體系之中,曾經大量吸納過南拳的知識,當中便有可能包括三戰。

如果將福建白鶴拳與剛柔流三戰的動作進行對比,亦可以明確看到兩者的姿態以至發勁要點,都極其類近:

當然,上述的論點還待大量史料佐證,而剛柔流亦早已發展出自己一套的特殊體系,過度執拗於中日雙方的傳承關係,對現時的武術發展來說著實無益。不過,三戰背後承載的文化及歷史內涵,卻依然值得各位武者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