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來稿】無功課的長假期:自主學習的神奇功效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顏汶羽(青年民建聯主席)

早前,筆者有機會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幾位同事會面交談,他們去年在兩間小學中試行「復活節無功課——自主學習計劃」,成效也相當不錯。計劃引導學生善用假期去規劃時間和達成自己訂立的目標。

每年都有不少長假期,假期是讓學生可以在繁忙的學習階段中稍作休息,當然也要在假期中有適量的溫習規劃。過往,極大部份學校都會安排家課,令學生在假期中保持適當的學習及溫習量。但是,在該次研究中,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視聽娛樂、運動及戶外活動,學生的鬆弛滿意度也比較高,令學生的滿足感有所提升,在高小的學生中,成效更明顯。

例如有參與計劃的學生自定目標,要在復活節假中學懂游泳,他在假期的第六天便成功學會了游泳。又例如在學生自定要在假期中學會基本韓語,他在假期完結前也學會了基本韓語對答。自主學習是學生與家長、老師,共同為自己的假期作出規劃,訂立學習目標。在假期中,向著自己的學習目標奮鬥。由於是學生自行訂定的,故此其學習動機必然較高,學懂的機會也較大。家長和老師的責任是協助學生訂立目標,誘導及監察其學習成效。

在自定目標計劃下,有學生在假期第六天便學會游泳。(視覺中國)

實際上,由古至今,教育都是因材施教,一直都鼓勵自主學習,做家課只是教育工具的其中一個選項。學校不應推行過多的應試操練,如機械式操練、重複抄寫及偏重強記的練習等。相反,應重視學生成長的全面均衡發展,按學生個人的喜好,協助他們發展自己所長,建立學生在成績以外的發展方向。

筆者鼓勵學校在長假期推行「無功課日」或有限度功課數量,以自主學習代替功課,讓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善用假期時間,以及增加親子活動時間,加強維繫家庭關係。學校亦應與家長一起教導學生如何「自主學習」,無功課並不代表無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是為日後持續學習打下重要的基礎。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