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十年人事冇番新 兩度訪問普京的艾倫:苦難造就一代強人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十年人事幾番新。」對於俄羅斯總統普京來說則未然。2008年普京因出任總統滿8年,與梅德韋傑夫換職,轉任總理,待四年「冷靜期」後再度出任總統,至今又過了十個春秋。無論是哪個職位,他作為領導的角色根本沒有改變。

解體前夕的蘇聯,生產大減,物資短缺,圖為民眾在店外等候買食物。(VCG)

在今日(3月18日)舉行的總統大選,普京勢將再度成為總統。儘管普京已否認,但有分析估計他可能會修憲,讓總統無限任期,普京時代千秋萬世。外人看來是成就了一個霸權,但對於熱愛俄羅斯歷史、曾兩度訪問普京的艾倫(Ellen Pinchuk)來說,俄羅斯的苦難經歷造就俄羅斯人的選擇,當中的原因並不是歐美媒體想像般如此表面。

艾倫來自美國洛杉磯,曾任職傳媒,現為傳訊公司Mikhailov & Partners副行政總裁。她分別在2005年及2008年期間訪問普京。她熟知俄羅斯歷史,也喜歡在莫斯科生活。她認為,要了解俄羅斯,必先知道這個國家的背景歷史。

曾兩次訪問普京的艾倫,對普京的印象是:「我想他很聰明,對事物有自己的邏輯,也準備充足。我記得他的看法是經過思考的,不像某些沒有答案的人,很有說服力。」(黃家欣攝)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接近蘇聯解體之時,她已身在俄羅斯:「我記得那種感覺、那種氣味,沒有貨物、看着制度瓦解,還有混亂的事正在發生。」

事實上,蘇聯在七十年代開始失去國際間的經濟地位,根據CIA World Factbook數據,1990年蘇聯國內生產總值只有美國一半,在1989及1990年間,生產大減,物資短缺,各方憂慮政治及經濟全面崩塌。生於前蘇聯、現為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俄羅斯研究總監的Leon Aron指,當時每人每月花上40至68小時輪候生活必須品,可想而知當時人們生活有多艱難。

她續稱:「我在共產政權時代已在這裏,雖然已是尾聲,但我記得很清楚。你不能低估數十年來共產政權治下的一個封閉社會,如何阻礙社會發展,以及如何影響人的思維。」因此她認為,討論俄羅斯政權的事,必須要考慮蘇聯時代留下的痕跡。

對於前蘇聯,艾倫認為很多俄國人仍然未放得低。圖為民眾拿着列寧冥肖像,慶祝他的冥壽。(VCG)

今日俄羅斯的經濟潛力無限,受到制裁及油價影響,亦無阻外國企業或人才來到這裏尋找機會,艾倫也是其中之一。然而若回望上世紀90年代,當時經歷重大轉變後的俄羅斯,首先來到的並非經濟改革,反而是罪案及貪污等等,令俄羅斯曾被形容為崩潰的罪案之國,這些狀況至今還在俄羅斯留下一條尾巴。

「這是一個讓人很想要忘記的事,但其實並不是過了很久。若你看看列寧墓,列寧還在裏面。我最近才去過,我跟來探望我的家人說,你看到這樣,很多人在排隊看列寧,這代表甚麼?這代表很多人仍未準備好看他離去,未準備好放棄整個思維模式,這對於了解俄羅斯很重要。」

她認為,1991年前蘇聯瓦解,至今不是很長的時間,說國家現在有成長抑或是沒有進步還是太早。她笑言:「聖經中摩西在西奈沙漠也走了40年,才與猶太人來到應許之地。」她表示,俄羅斯仍需要世代的時間去改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任總統是葉利欽(最右方),但真正帶領俄羅斯重回強國之列的是2000年上台的普京。(VCG)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任總統是葉利欽,但真正帶領俄羅斯重回強國之列的是2000年上台的普京。不少人將普京形容為政治強人、建立霸權,其中一大例證就是對負責監察政府的記者施壓。

曾任職傳媒的艾倫表示,在俄羅斯,自由與秩序之間總有拉扯;當自由結束,秩序就開始;當自由開始,秩序就結束。不過她就表示自己從事新聞業時沒有人向她施壓,訪問普京時亦沒有人規範她可問什麼、不可問什麼。她認為討論俄羅斯的發展、普京有沒有做好工作等話題,雖然是正確,但重申必先考慮俄羅斯的背景歷史。

至於與政治強人普京真人做訪問,艾倫形容她對普京的印象:「我想他很聰明,對事物有自己的邏輯,也準備充足。我記得他的看法是經過思考的,不像某些沒有答案的人,很有說服力。」

被問到她如何評價普京,她就只表示,她對普京有很多個人的想法,但她的工作讓她不便透露更多,希望保持立場中立;另方面她在俄羅斯仍是「外人」,選擇普京與否,是俄羅斯的選擇,直言:「我只希望他們有個公平公開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