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勞動節有什麼值得慶祝?

【來稿】勞動節有什麼值得慶祝?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五一,打工仔只知道該天是法定假期。五一,各個工會例必舉行遊行請願的指定行動五一,商界期待自由行來港消費的黃金時間。五一,是特區政府高官出席工會慶祝酒會的例行公事。我們對五一勞動節,可能只有以上的印象,從不會問點解會有五一勞動節?即使負責勞工福利的張健宗局長,亦未必知道五一的歷史意義。2011年5月1日,張建宗接受電台訪問時,筆者致電問他勞動節的由來時,他即時語塞。

就算是五一勞動節假期,好多基層打工仔還是要開工,平時更是超長工時,夠晒「勞動」。(蔡正邦攝)
就算是五一勞動節假期,好多基層打工仔還是要開工,平時更是超長工時,夠晒「勞動」。(蔡正邦攝)

文:梁潔卿

五一源自美國工人被迫長時間工作

一百三十多年前,當時的美國的工人每天起碼要工作超過 12 小時,除了工作,他們沒有家庭生活、沒有休息、沒有學習。工人感到需要改變現況,於是發起了「三八制運動」,爭取每天8小時工作,8小時教育,8小時休息。

1886年5月1日,美國的工人為爭取合理的工作時間走上街頭遊行。雖然示威工人遭到武力鎮壓,但並無減退工人爭取權益的士氣,勞工運動更為積極,連帶歐洲各國亦響應號召。國際勞動者同盟於1889年,訂立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以紀念這段勞工爭取合理工時的歷史。

今日香港工人如同在百多年前工奴處境

今日香港基層工人的工時之長,媲美發展中的落後國家。

根據統計處2015年第四季綜合住戶統計調查顯示,每周工作60小時以上(以每周工作六天計,即每日工作超過10小時以上0,有37萬5千人。其中長工時行業,保安及安老院的僱員,每日工作規定為12小時;飲食業的僱員連落場休息時間,每日工作14小時;運輸業司機及零售業店務員每日做足10時。

從事長工時的工人,他們學歷不高,工作選擇不多,為了交租養家,唯有以時間換取較多的收入來維持生計,犧牲與家人相處、社交、進修、休息時間,才能得到月入萬多元的報酬。若果沒有最低工資設立,現在收入可能只得八九千元。(2011年5月1日前,從事12小時保安員一般每月工資大約為7,000多元)。

香港一直以來相信自由經濟就可以保持競爭力。講到工時立法,政府、僱主及經濟學者就搬出一大堆經濟數據,不外乎增加企業成本、經營轉盈為虧、裁員結業、通漲……等這些曾用來反對過設立最低工資時的理由,結果實施了最低工資後,香港經濟有冇被拖跨呢?

鄰近的亞洲的地區,包括:中國、南韓、星加坡、日本、台灣,早已立例設定每天 8 小時的標準工時。若然要工人以健康、家庭生活,以換取香港的經濟競爭力;若然要壓抑通漲,來剝削工人的合理報酬,這豈不是香港繁榮的恥辱嗎!

香港一日未有工時立法,勞動節有什麼可以值得慶祝呢!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