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旭華搜救】活用GPS、Google、遠足留蹤App 專家教你點定位

撰文:彭愷欣 黃景洪
出版:更新:

近年越來越多本港市民熱衷戶外活動,行山、滑翔傘等活動都擁有不少愛好者,萬一因天氣突變身陷險境,有何方法可令搜救人員找到自己的位置?普羅大眾又可預先採取什麼行動,以備不幸遇險時,有助搜救隊知道自己的準確位置?專家建議,戶外活動最好開啟手機GPS定位,但要帶備外置充電器以防電池耗盡。

消防指導報案人開啟定位

消防現時每當有市民報案指在野外或山嶺要求救援時,消防控制中心人員會要求報案人提供衛星定位位置。控制中心人員亦會指導報案人如何從手機取得有關位置,之後控制中心會將衛星定位位置給予前線人員進行搜救。但假如待救者昏迷、並非使用智能手機或不懂得使用相關功能,則未能採用以上方法。

偵查手機訊號 準確範圍為方圓一公里

據了解,若未能與遇險人士取得聯絡,有關方面會請求警務處協助,向電訊供應商查詢求救人士的大約位置,原理主要是透過發射站偵查手機訊號,然後進行定位。惟電訊商未必合作,即使能得到相關資訊,範圍也十分之大,最準確的範圍為最少一公里乘一公里。

當有人失蹤時,警方、消防、民安隊都會進行搜索。(資料圖片)

GPS耗電量較大

現時普遍市民都擁有智能電話,那麼智能電話可如何幫助用戶在遇險時,令他人找到定位?市民在進行戶外活動時,可在電話中開啟GPS定位功能,前理工大學電力電子研究中心專家周海林博士指,現時手機上的GPS定位很準確,可以精準至兩、三米,萬一遇險較易定位,「如果喺戶外玩,比如玩滑翔傘或者玩風帆、行山,開定GPS肯定好啲」。惟常開GPS耗電量較大,建議市民帶備外置充電器。

善用Google的時間軸功能

除了手機GPS,市民亦可使用Google的時間軸功能,自動紀錄用戶當天走訪過的地點和路線,而時間軸不會對外公開,只有擁有帳戶的人士才可看到,同時用戶可將自己的地點分享給家人,對方可實時知道用戶的所在地。惟周博士指,要進一步得到用戶GPS資料,需要得到授權,不少市民擔心私隱因而被侵犯。那有何折衷方法可使用?漁護署app「遠足留蹤」服務,或是一個選擇。

+3

「遠足留蹤」服務7天自動刪除資料

今年漁農自然護理署的「郊野樂行」或保安局應用程式「保安一站通」程式中,設有一項「遠足留蹤」服務,用戶只要啟動服務並登記流動電話號碼,程式就會在隨後的24小時內,每隔5分鐘把用家的位置傳送到伺服器;假如手機未能接收訊號,則會將GPS定位紀錄儲存於手機,當進入訊號覆蓋區,程式就會立刻上載自身位置到伺服器。一旦市民迷途或遇險,資料將有助救援隊伍加快救援工作。若無搜索要求,記錄將於七天後自動刪除。

保安局推出「遠足留蹤」服務。

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樂行」App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