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行山路線】上窰曝罟灣穿林綑邊 尋半月形堤圍具挑戰性

撰文:一起行山闖蕩去
出版:更新:

上窰及曝罟灣位於西貢北潭涌,其村落均已完全被荒廢。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灰窰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於1984年開放為博物館。曝罟灣位於萬宜水庫、擺頭墩西面的一個海灣,灣內最別具特色的是一條很長的半月形堤圍,是昔日漁民用作蓄水養魚之用的。曝罟灣內水平如鏡,風景極之優美,人煙卻非常稀少,因為整個海灣已被埋藏在密林之中。要到曝罟灣,唯有爆林或綑邊才可到達,當日潮水高度(海圖基準面以上高度)為1.5米,炎炎夏日,會以「濕綑」形式去曝罟灣,「濕綑」即濕腳不濕身。若潮水高度低於1.0米,則可「乾綑」;高於2.0米,就只可「泳綑」。要知潮汐漲退時間及高度,請查看【香港天文台】。

【編注:此路線部分路段隱蔽難行,最好由富經驗人士帶領,量力而為】

於西貢乘94/96R巴士或7/9小巴,到北潭涌下車。落車後,旁邊有士多及洗手間,一切準備就緒便可起程。首先進入禁區閘口,越過傷健樂園,地上出現了一張紅地氈,原來是佈滿了鳳凰木的花朵,遍地被染成豔麗的鮮紅。走前兩步,右邊便會見到往上窰村的入口,面前有一道橋,名叫北潭涌復興橋。穿過這條小橋後轉右,沿着北潭涌自然教育徑行。一轉眼便已進入紅樹林,再行多十分鐘,右手邊便會見到上窰村灰窰。灰窰口像一口大井,經右邊樓梯可通往爐底風口,這個灰窰真的很大,是昔日村民用來生產石灰的工具,而製造石灰的原料以貝殼及珊瑚為主。當時石灰主要用於建築方面,另外亦作肥田料、殺蟲劑、造紙及染料等。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10

返回主徑,繼續向前行便會見到一幅高高的圍牆,就是上窰村。跟普遍客家村一樣,也有一幅圍牆。現時已改建成上窰民俗文化館,館藏都整齊、有系統地展示出當時的文化背景,有興趣的可看一看。前面右邊有一個小碼頭,對面就是保良局北潭涌渡假營,左邊則有一個天主教堂。前進不久,左邊有通往上窰家樂徑的山徑,保持直去。於小童群益會白普理營的路口繼續向前行,來到一個分叉口,向前行是往起子灣;右轉是往黃宜洲。只要往起子灣方向行,不久便見到起子灣,面前是一個紅樹林灣是沒有路徑到岸邊的。繼續沿着石屎路前進,來到了起子灣村,村內有窄巷,但已被樹藤佔據,屋頂也變成樹頂了。前面有一個分叉口,左面是通往曝罟灣的隱密山徑,山徑時闊時窄,草叢茂密,路線就是遇上分叉口就靠右轉。右邊是往起子灣小碼頭,沿樓梯往下走,開始綑邊之旅。非炎夏季節建議走左邊入山徑,因為往右走必須濕腳綑邊。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11

起子灣小碼頭的左邊有一個路口,由此開始綑邊,先穿過縱橫交錯的樹藤,然後走近岸邊,之後就綑邊而過,喜歡上石的上石,喜歡下海的下海。當天潮水高度是1.5米,算是不高不矮,部分需澗水而過,最高濕至膝頭。沿岸綑邊過了兩個海灣,不久便會見到曝罟灣長堤,再越過多一個海灣便會到。不經不覺,整個曝罟灣長堤已進入眼簾,夏天濕綑倒是很不錯的選擇,雖然路程長一點,但確實涼快很多。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5

終於到了今次旅程的重點「曝罟灣」長堤,曝罟灣長堤有三個缺口,其實是閘口,第一個閘口自颱風「山竹」後已崩塌,其他閘口也近乎崩塌,要如履薄冰,極之小心地一步一步跨過去。由另一邊看長堤,又是另一個醉人的風景。天氣非常炎熱,大休輕鬆過後,循長堤另一端的盡頭離開。右邊會見到一條模糊的山徑,此山徑Google是沒顯示的,行山地圖則有。山徑不時有絲帶指引,初段山徑清晰寬闊,中段似走入叢林,山徑也變得比較窄。但無論有多窄,山徑都是明顯的,沒有分叉,不易迷路。沿途會穿越小竹林、茂密山徑,大部分都有樹蔭,大約穿越30分鐘之後,便會見到萬宜水庫西壩。再跨越多條大石溪,最後會見到一個分叉路口,左轉便離開茂密山徑,並到達了南風灣營地。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11

之後是非常輕鬆的路段,先轉左往西壩的方向行,前往萬宜路途中會經過上窰郊遊徑,西壩也會變得愈來愈近,西壩之下就是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大約行20分鐘便來到萬宜路,右邊就是西壩,可走過去行一轉欣賞一下風景。不過,西壩無遮無擋,拍過幾張照後便不得不迅速離開。繼續沿萬宜路前往北潭涌方向,全程均石屎行人路,徒步約30分鐘來到迴旋處。繼續前行10分鐘,去到鯽魚湖轉右往北潭路,於巴士站等小巴或巴士離開,返回西貢市中心。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4

【本文獲「一起行山闖蕩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