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重建.上】缺資源故路難行 保育鬥士:拿政府利益便要收聲

撰文:鄭祉愉
出版:更新:

2月28日,觀塘裕民坊將迎來清拆期限。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是香港史上最大型的市區重建計劃,面積達57萬平方呎。重建計劃於1998年提出,2007年啟動法定程序,但因牽涉逾1,600個業權及約5,000名居民,拖延了12年。裕民坊116個用戶中,有99個已接受特別搬遷方案。市建局去年宣佈一億元特別賠償方案,針對二房東、經營者及業主,金額按位置、面積及經營年期分配,條件是要在限期前搬遷。不同位置、有牌與否,所得的賠償相距甚遠,亦非按市價賠償,但仍有逾九成人接受賠償方案。

馮炳德拿着十二年前所拍的照片,站在即將重建的裕民坊和快落成的凱匯之間。(高仲明攝)

馮炳德是民間組織「活在觀塘」的負責人,在這裏帶導賞團已有十多年,本身是觀塘街坊。記者跟他走在社區,他一直在跟檔主打招呼,討論賠償和安排。

新華印務的劉太今年八十多歲,很快接受了賠償方案。小小的檔口屬於靠牆小販牌,本有約九十多萬元賠償,但因有遷移安排,賠償減半,待兩年後商場落成,首三年可以優惠租金租用新舖。等候期間,劉太每月可獲約6,000元生活費。

去年7月,食環署派了一大隊人來巡查,指劉太的店舖阻街,「五、六個人圍着我,一大班人圍觀,有街坊偷偷打電話叫馮生,他立即搭的士過來。」獲劉太盛讚「好人」的馮炳德說,印象中還有其他街坊被檢控,記得「劉太差點被拉去觀塘差館」,擾攘了兩個多小時,最終罰款1,500元。

劉太想不到,為了「有皇氣照應」申請的靠牆小販牌,會決定她今日有無賠償。(高仲明攝)

等不到的賠償

梁先生今年85歲,子承父業,成為修理鐘錶師傅,店舖「觀塘平價鐘錶商場」面朝康寧道,已經屹立42載,是區內最老的商戶之一。他沒有想過,等了十多年,至今市建局仍未就賠償方案聯絡他,未來一片空白。

按市建局方案計算,經營期間每年獲十萬元津貼,以三十年為上限,馮炳德粗略估計,梁先生作為租戶,可獲得約300萬元賠償。拖延至今,是因為要等與業主談妥,市建局才會跟租戶傾談賠償。馮炳德指,旁邊的天安大押是業主,擁有兩個相鄰的舖位,「因為市建局出價低過四年前,少了一半」,一直未與市建局談妥條件,梁先生可能要等到刊憲,業主不得不接受市建局的最後出價,才能傾談賠償,但到時「個價就會低好多」。

梁先生一等十多年,想不到自己85歲仍無法退休。(高仲明攝)

隨着街坊因重建遷出,生意清淡了不少,數年前受訪時,梁先生曾說準備退休,現時提起市建局仍一肚子火:「現在像孤兒仔一樣!不聞不問。」

去年8月,市建局公布在裕民坊進行的民調,顯示有七成檔主和居民不想搬走。現時約十檔未接受方案,除了有一戶涉及逆權侵佔等候審理,現時仍然有五間擁有業權的正式商舖,還有五名受重建影響、等候食環署批出工匠牌的小販未獲安置,亦沒有特別賠償。如果堅持不搬,限期屆滿後,市建局將要求政府以《收回土地條例》強行收地。

康寧道仍有幾家店舖未有賠償定案。

馮炳德走進保育界十二年,輾轉守過中環的天星和皇后兩碼頭、灣仔利東街、旺角花園街(俗稱波鞋街)等,他說:「觀塘裕民坊是最難的一仗。」

應記者要求,他帶來一幀用相框框好的黑白照片,相中的他坐在帳篷上,背景是已清拆的皇后碼頭。這張相收錄在攝影集《皇天后土》中,是攝影師謝至德特地沖曬出來給他的。

天星碼頭是馮炳德參與保育的起點。2006年11月11日,天星碼頭要拆了。彼時馮炳德於全美十大建築公司之一任職亞太區行政總裁,收到朋友召喚聲援的短訊,晚飯後便從文華酒店趕去。群眾爬上天星碼頭頂部,他便買水買雨傘、做現場示威牌等等。

走上保育之路,原本不在馮炳德的人生規劃中。(高仲明攝)

天星碼頭一役後,馮炳德漸漸投入保育運動,更因而辭職。後來,他駐紮皇后碼頭四個月,直言皇后碼頭是他的烏托邦,他記得那時林鄭月娥新任發展局局長,下來辯論,「好大的官威」,他就在一旁舉幡示威。

2007年7月30日,皇后碼頭清拆前最後一夜,他眼見保育潮要完,人潮要散,便在心中向自己承諾,給十年時間,「回到自己社區繼續做,默默深耕,不要這麼容易放棄。」

皇后碼頭清拆之後,一群人轉場至俗稱「囍帖街」的利東街,參與連場保育運動,愈演愈烈。同年10月,十多名年輕人封馬路示威,抗議政府的清拆行動,馮炳德是其中之一,他被拉去灣仔警署遭「剝光豬」搜身,第二日上了報章頭版。

中環舊天星碼頭是馮炳德參與保育的起點。(資料圖片/GettyImages)

保育界缺資源

這一次,馮炳德再度遇上林鄭,她約了一班街坊在區議會談判。馮炳德形容林鄭「得勢不饒人」,「第一句,已經將那一本《黃幡翻飛處》(H15關注組記錄利東街街坊規劃運動的書)拍落枱,話你們幾多戶回遷?」會面長達數小時,街坊表達訴求,堅持按民間方案,保留35戶印刷廠。「但她(林鄭)自己有個方案,叫我們做社企,成為二房東,管理將來商場的租務。」街坊當然沒有答應,馮炳德與其他組織者就在後排,默默聲援。

H15關注組於2005年曾經找來專業規劃師,向城規會遞交民間「啞鈴方案」,建議保留利東街中段唐樓,方案獲香港規劃師學會頒發年度銀獎,但城規會最終以技術理由拒絕接納。「說你沒實力,沒得發展,假若你是一個有實力的地產商,可以同市建局鬥來做。」馮炳德說。最後,民間心血付諸流水。

裕民坊面朝觀塘道一邊,在apm對面。(高仲明攝)

「如果民間夠強大,一個人已經足夠挑起整個保育議題。」馮炳德在英國讀書時,曾於全球最大保育組織之一的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擔任義工。彼德兔創作者、著名插畫家Beatrix Potter是最重要的捐助者之一,馮炳德形容她是「保育界的耶穌」。 Beatrix Potter於1943年逝世,死後幾乎把全部遺產,包括14個農莊,4,000公頃土地等通通捐給國民信託。捐出的土地成為今日英格蘭湖區國家公園一部分,用以舉辦可持續有機耕作、合作社房屋、農業合作社。馮炳德說得眉飛色舞。

金錢就是實力,可惜香港保育界苦無資源,馮炳德曾問過自己,如果當初答應了林鄭當二房東,保育有了金援,利東街會不會變得不一樣?他最終答「不」:「當你要了政府的利益,你要收聲,你變成建制,你不能再幫重建區的街坊爭取任何東西,因為別人不信任你了。」

快將消失的觀塘舊貌 ↓

+13

保育至今,僅有的勝仗是藍屋和灣仔市集。馮炳德套用保育界的說法:「輸就輸間廠,贏就贏粒糖」,那不過是因為當時保育潮強勁,「政府不似現時官僚,要回應民意。」

沒有資源下,香港保育界走了十多年。此後,他回到自己的社區深耕細作,然而觀塘重建的保育之路也即將迎來終結。【觀塘重建】報道下集,馮炳德細數保育觀塘失敗的原因。

【觀塘重建.下】保育敗於人? 保育鬥士嘆街坊不是講錢就是講安置

上文節錄自第15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2月25日)《觀塘裕民坊清拆在即 保育健將嘆前路難行 籲團結》。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更多《香港01》周報有關文化保育的文章:【木廠故事】志記清拆前 一門四傑細說家族延綿人生【木廠故事】木回收廠瀕拆 颱風後無處救木【變臉家族】年三十晚歷經家變 變臉王與子女無形隔閡【變臉家族】不能選擇的家庭 藉變臉修補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