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平成】日美關係「令和開年紅」 安倍在隱忍中步步為營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本周一(4月2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結束為期八日的歐美訪問回到國內,以備翌日明仁天皇的退位儀式。他上周五、六(4月26、27日)一連兩天到訪的華盛頓,成為了平成年代日本首相最後訪問目的地。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將在5月底對日本進行國是訪問,成為首位於令和年間獲天皇接見的外國元首,他在6月底料將到大阪出席20國集團(G20)峰會。令和開元之時,日美領袖如此頻繁互訪,恰如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所言,「象徵日美同盟不可動搖的聯繫」。

安倍此次訪美有兩大重點,一是朝鮮無核化,二是4月中正式開展的日美貿易談判。但安倍與特朗普會面之後,除了特朗普一貫「大讚進展良好」之類的言辭外,詳情欠奉,最為外界可見的,卻是兩人「大晒親暱」的舉措:上周五「適逢」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生日,安倍甫下飛機就攜妻與特朗普夫婦共晉非正式晚宴慶祝,翌日安倍和特朗普更在高爾夫球場上再度切磋球技,只不知特朗普有否用上安倍兩年多前親身送抵紐約特朗普大廈(Trump Tower)的鍍金高爾夫球棍。

安倍此次訪美有兩大重點,一是朝鮮無核化,二是4月中正式開展的日美貿易談判。(路透社)
+4

安倍的悄然轉向

日美領袖的熱絡,一方面是安倍有意經營,他在特朗普尚是候任總統時已主動訪美「請安」;另一方面也是兩人志趣相投。安倍一直主張日本要成為正常國家,推動修改憲法第九條的和平條款,好讓自衛隊能名正言順地成為日本軍隊。而安倍若要功成修憲,必先得到美國首肯及軍事支援,例如日本如今已成美製F-35戰機的最大海外購買國。

雖然安倍的自民黨與公明黨盟友都支持修改和平憲法,而且擁有國會的三分之二多數,但在自民黨於2018年初提出修憲建議書後,至今連為修憲條文定案的諮詢也未展開。安倍很清楚,時機仍未成熟。

安倍自2012年重新上台以來,一手拿着修憲的理想,另一隻手卻是要令日本擺脫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經濟停滯困境,重建國民對日本未來的信心。套馬克思的用語來說,前者是上層結構,後者是下層結構,而下層結構決定上層結構:沒有經濟作為根本,在當今世局之中,國家主義政策實難成形。根據自民黨提出修憲建議後的一項民調,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先處理其他問題,而非推行修憲。

在振興經濟方面,安倍可算是大刀闊斧。日本央行自2013年開始一改傳統緊縮路線,大增貨幣供應刺激經濟,其資產負債表至今已增加約八倍,且維持接近零的低息,甚至負息率水平。同時,負債超過經濟總量約250%的日本政府,計劃將銷售稅大增一倍,以改善財政。然而,日本經濟增長只維持於1至2%上下,如今更有走下坡之勢,央行的2%通脹目標一直遠遠未至,安倍的銷售稅方案至今仍未完全實現。

安倍結束8日歐美之行,回國準備參加日皇明仁的退位儀式。(資料圖片/美聯社)

此外,日本人口不斷收縮,自2010年至今已減少近160萬人,單是去年就減少了43萬。國內經濟乏力和人口規模萎縮,致使日本斷不能再失去國外市場,這就解釋了為何安倍會在美國單方面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還盡力促成其於去年底落實,也說明了為何安倍不惜冒犧牲國內農業利益風險,在去年與歐盟簽訂今年2月落實的《日歐自貿協議》;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第三方國家投資計劃,更是不可錯失的機遇。

急於重振日本經濟的安倍卻撞上了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日本的經濟發展緊繫於多邊主義的國際合作,但作為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場的美國,在特朗普治下卻愈加封閉市場,為日美兩國的傳統盟友關係蒙上陰影。

暗藏矛盾的密友

鑑於日本在針對中國、朝鮮等地緣政治利害平衡上,長期只能依賴美國,有意在外交上大展拳腳的安倍於是在特朗普還未正式上任之時先行拜會,以圖先拔頭籌。然而,特朗普的回禮,卻是一次又一次折辱:先是批評日本軍費開支不足,再以鋼鋁關稅和汽車關稅作威脅,要求日本減少其近690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順差;在關係日本安保存亡的朝鮮核問題上,日本更連發言權也沒有,安倍對被朝綁架日人的追究,在美朝談判桌上幾乎全不見影蹤。內政表現還可的安倍,外交上卻挫折重重。安倍和特朗普交情熱切的背後,其實矛盾處處,安倍勢弱於人,也許是敢怒不敢言。

安倍和特朗普交情熱切的背後,其實矛盾處處,安倍勢弱於人,也許是敢怒不敢言。(路透社)

在4月中於華盛頓展開的日美貿易談判中,日本其實是一個不情願的談判者,除了TPP的互惠性協議外,日方最希望能維持現狀,享受其巨額對美貿易順差。此番談判開展之速,一反日本對美貿易談判向來的「拖字訣」,是日本在特朗普各種關稅和政治壓力下不得不為之舉。

特朗普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除要求日本多買軍備外,另一大要求是要日本進一步對美國開放其農產品市場。美方對日方的讓步似乎信心飽滿,談判剛開始,美國農業部長珀杜(Sonny Perdue)就指「很快就能達成」日本減低美國農產品關稅的協議。不過,日本時事通信社就引述日方官員指:「要我們先談成農業協議根本不可能。」

在朝核問題膠着之際,安倍與特朗普的頻繁見面,大概是想先打破貿易矛盾局面。特朗普上周五與安倍會面見,就指雙方協議或在其訪日期間簽訂,可見他對日方讓步的樂觀─最好能在5月底與德仁天皇見面期間敲定協議,即使來不及,也應在6月的G20峰會周邊成事。

與2016年底搶先拜會特朗普之時相比,兩年來不斷推動多邊合作計劃的安倍,手中籌碼愈積愈多,已沒有貿然單方面對美國妥協的壓力。

在沒有美國的TPP與《日歐自貿協議》相繼落實之後,美國原本已受中美貿易戰打擊的農產業,愈加失去了日本這個美國的亞洲第二大、總額近120億美元的農產品出口市場。(路透社)

日本籌碼不容忽視

首先,在沒有美國的TPP與《日歐自貿協議》相繼落實之後,美國原本已受中美貿易戰打擊的農產業,愈加失去了日本這個美國的亞洲第二大、總額近120億美元的農產品出口市場。單計日本豬肉進口而言,來自歐盟的進口量在2月大增54%,來自加拿大與墨西哥的也增加20%,來自美國的卻下降了14%。隨着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關稅逐步扣減,以及企業對其供應鏈的調整,此等對美不利的情況只會惡化。

另外,安倍這兩年來逐漸認識到,美日關係在特朗普任內難以長治久安,於是透過各種貿易協議聯結歐盟及太平洋國家,並在去年10月、即事隔七年後以首相身份再度訪華,將難纏的日中關係扭向正面發展,此等合縱連橫式的操作,甚至有種企圖聯結歐盟、中國等,聯手對抗美國單邊主義貿易政策的味道。

雖然安倍與特朗普會面後並無公布消息,但安倍如今「手頭充實」,面對美國的漫天開價,大概就來了一個討價還價。日本當然願意對美歐等國一視同仁,採用同一農產品進口關稅,然而,美國也該以類近TPP原有安排的相應折讓回報,例如取消現時日本進口汽車的2%關稅等。

(美聯社)

當然,安倍知道無論日美貿易談判實質結果如何,也要給特朗普一個「勝利」的台階。馬里蘭州華盛頓學院一名東亞學者就指出,安倍的政策團隊跟日本過去為談判代表就各種細節準備的做法不一樣,反而專注研究特朗普的各種講話,希望尋求在語言上可以與他契合的地方。若事實如此,日方大概會以進口美國天然氣或承諾在美國增設車廠等本就要做,或待特朗普下台後可以收回的手法,給特朗普一個「勝利」。

安倍每次與特朗普相遇都親切非常,待後者如上賓。不過,今日為重振經濟而擁抱多邊主義的日本,與美國已有點格格不入。笑容可掬的安倍,內心的表情也許如他2017年初首訪白宮被特朗普強行握手不放19秒後那樣無奈和不滿。這個一外一裏的表情,或可算是令和時代新日美關係的寫照。

上文刊載於第160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29日)《日美關係「令和開年紅」 安倍在隱忍中步步為營》。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