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中心.上】基層醫療第一線 分流病人減公立醫院門診壓力

撰文:林立勝 陳琬蓉
出版:更新:

港府近年大力推動基層醫療,全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葵青康健中心」將於今年10月開始服務,由葵青區議會副主席周奕希執掌的「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中標營運。周奕希認為香港並非沒有基層醫療服務,如衞生署也有基層醫療統籌處,只是形式較為散亂,而葵青作為試點,嘗試吸收不同計劃的經驗,以建立一套有效的地區醫療模式,繼而擴展至十八區。(此文章為《社區康健中心》報道上集)

藥劑師參與外展服務「相藥在葵青」先導計劃,為長者檢視並跟進用藥情況。(方家遠攝)

若要了解未來的「康健中心」有什麼賣點,可先看看目前地區的基層醫療計劃。香港藥學會與地區組織一年前合作推行藥劑師社區外展服務「相藥在葵青」先導計劃,為區內不良於行長者檢視並跟進用藥情況。負責計劃的藥劑師會寫建議信予病人帶同覆診,讓醫生檢討及調節藥物處方。周奕希指區內長者大多是長期病患者,在公立醫院取藥後醫護人員較難有時間詳細解釋。長者若沒有接受正確的藥物教育,最常見問題是重複食藥,尤其是長期病患者涉及多個專科,重複服用多種止痛藥,令服用藥物劑量較大,對肝臟帶來不良影響。

周奕希形容先導計劃初步成效理想,打算延續多一年。計劃屬地區服務性質,可謂醫療服務提供者與地區服務結合的雛型,康健中心也是朝這方向發展,未來會尋求與其他團體合作,利用康健中心與社區服務「並排而行」的模式推展,目標是把類似模式拓展至全港十八區。

這種社區模式可從現時推行社區藥劑師服務模式可以略知一二,欲了解更多可參閱《社區藥劑師》系列報道文章:【社區藥劑師.一】長者服藥三謬誤 檢視藥物捉錯漏【社區藥劑師.二】配藥藥輔前後線 公院藥單怎「外判」到社區?【社區藥劑師.三】院舍執藥立立亂 藥劑師可如何「撥亂反正」?

周奕希期望,葵青康健中心除了藥物覆檢外,還能為每名使用者提供「套餐式」個案管理。(龔嘉盛攝)

套餐式個案管理

周奕希期望,葵青康健中心除了藥物覆檢外,還能為每名使用者提供「套餐式」個案管理。康健中心會由護士、物理治療師等專職醫療人員組成團隊,集中服務慢性病患者,涵蓋驗血、護士及營養師諮詢、健康評估、疾病監測、視光師檢查、足病治療等服務。當市民接受初步篩選,確診是輕度而毋須醫生跟進的慢性病病患,例如糖尿病或高血壓等,便可接受服務。康健中心會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及飲食習慣,提供輔導服務或運動建議,教導市民如何正確使用醫療券,及舉辦健康訊息、用藥安全等免費教育講座。如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康健中心轉介醫生,讓病人接受合適治療。由於該區已有葵涌醫院,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及新生精神康復會提供精神健康服務,故康健中心不會提供同類服務。

政府與康健中心營運方的目標皆是朝「分流作用」發展。分流的意思就是避免非緊急的患者,尤其是長期病患者,直接到公立醫院求診。康健中心作為第一道防線接觸病人,周奕希指除了有監察病症的服務外,亦會與私家醫生合作,充分利用社區的私家醫生資源,承托區內的慢性病患者。因此康健中心會向葵青、深水埗及沙田等區域的普通科醫生招手,以外購服務的合作形式疏導公立醫院的門診壓力,目前已有逾廿名醫生參與。

【社區藥劑師.二】配藥藥輔前後線 公院藥單怎「外判」到社區?

按照構想,市民會先在康健中心接受驗血、量血壓等基本檢查,若確診是長期病患便可接受中心提供的治療服務。圖為現時長者在社區中心量度體溫。(龔嘉盛攝)

按照構想,市民會先在康健中心接受驗血、量血壓等基本檢查,若確診是長期病,除了中心提供的物理治療等服務外,若需要其他額外治療,便需要「外購」服務。根據政府標書規定的收費標準,病人約要支付150元。如康健中心認為病人情況需要轉介往私家醫生接受進一步診治,病人會獲約250元求診津貼,超出的費用要病人承擔,實際收費與津貼需根據營運情況釐定。周奕希預期居民使用康健中心服務的輪候時間不會多於三日,相信初期運作時不會出現排長龍情況。由於公立醫院輪候時間更冗長,周奕希不擔心會出現病人在公立醫院及康健中心重複求診的情況。

除了與私家醫生協作外,周奕希指現時亦已按標書要求,積極聘請人手,當中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社工等人員,預計總共要聘請58人,支援性質的助理會佔多數。周奕希謂現時讀公共衞生、老年學等畢業生具有專業知識,可是相關學科未被視為專門行業,頗為可惜,但他們正是基層醫療所需的人才,故會集中聘請及訓練一批「基層健康專業」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康健中心未來服務以個案主導,需要有經驗的工作人員作獨立判斷,周奕希計劃向公營醫療機構的退休醫護人員招手,由於康健中心屬於政府服務,故薪酬可較高,相信對這些資深的退休醫護人員有一定吸引力。現時葵青的地區服務,每年能為兩萬人次做健康篩查等服務,他期望康健中心營運一年後能提升至服務五萬多人次。

當然,康健中心要實行並不容易。想知道當中理想的模式與限制,請繼續閱讀:【康健中心.下】統籌調配醫療服務最理想 硬件配套仍有限制

上文節錄自第16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0日)《基層醫療第一線 康健中心價值在分流》。

其他《香港01》周報有關基層醫療的報道:基層醫療發展30年 為何仍落後30年?【基層醫療.一】公院爆煲 輔助醫療系統卻「懷才不遇」【基層醫療.二】學者籲先擴展學童驗眼 香港應否有全民眼檢?【基層醫療.三】眼科醫生:視光師需先消除內憂【基層醫療.四】物理治療專業 「免轉介」打破限制【基層醫療.五】一局綁五會 透明度不足需改變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