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思前路】悼念給香港人帶來了什麼(六四六問.中)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去年大圍某居屋屋苑大閘密碼改為「8964」,遭住戶去信投訴政治敏感,管理處為避免誤會最終重設密碼。在今日香港,簡單的四字密碼足以引起風波,恍如進入全民自我審查的時代,對某些人而言,「8964」或是絕口不提的禁忌,但亦可以是歷史的圖騰。

【六四六問思前路.上】是什麼讓我們繼續堅持

3. 六四詮釋,活着還是死去?

「雖然我不屬於任何政黨,但對我自己或同一代人而言是很重要的事,這關乎香港、甚至更大的中國,你如何應對及面對,不同人有不同方式,但你不能否認那是很重要的。」1989年,葉蔭聰是香港中文大學一年級生,曾受感召走上街頭;對他而言,六四是重要的政治事件,對香港來說更是最為廣泛的政治教育,塑造港人政治立場。

回望當年,八九民運誘發香港一連串民主和聲援運動:5月中旬師生在香港新華社門外絕食,及後陸續有學生和市民前往北京支援,5月底舉行民主歌聲獻中華籌款,六四後展開秘密營救約800名民運人士的黃雀行動;短短兩個月間,香港有三次超過100萬市民上街遊行抗議,即當年五分之一人口走上街頭,支聯會在潮水般的群眾中成立。

而在六四發生後的100天,支聯會在維園舉行「百日祭」悼念死難者,是香港首次舉行大型燭光集會。六四啟蒙了一整代香港人,對香港往後的民主運動也有着不同影響,假如要為香港編寫歷史,六四是不得不提的歷史章節。

每年六四前夕,都有不少香港人走上街頭,要求平反六四。(羅君豪攝)

在不少人眼中,歷史就如早已塵埃落定的過去,但其本質及作用或不亞於此。隨着社會及政治環境改變,歷史所衍生的論述,以及詮釋並非一成不變。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榮休教授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其著作《想像的共同體》中提到「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是發展「想像的共同體」的條件之一,當歷史經詮釋後被寫成文章、書籍等印刷品,這些使用共同語言的印刷品經過廣泛傳播,儘管不同社區並非相連,卻能產生相同的共鳴及言語。儘管歷史未必與其所詮釋的意義完全相符,這種力量令歷史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種以史為據、變化多端的論述,因此六四也會隨着時間而有着不一樣的詮釋。

數年前,本土派及學生組織紛紛與支聯會舉辦的維園集會切割,他們難以接受一直以來紀念六四的意識形態論述,質疑「建設民主中國」就是「實現香港民主」這大中華情懷不切實際、集會行禮如儀;二來基於派系考慮,希望走出與傳統泛民相背的路向,追求「河水不犯井水」。葉蔭聰表示:「這幾年本土派的人基於不同的政治觀、不一樣的情感,選擇不悼念或不循支聯會的方式悼念,這有政治目的。」

愛國與悼念六四沒有必然關係,但身份認同近年卻主導了紀念六四的活動。(羅君豪攝)

葉蔭聰強調,愛國與悼念沒必然的關係,偏偏身份認同主導了近年的六四、甚至民主運動的論述:「很多本土派會說你去悼念六四等同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其實這句話出現了不足十年。建制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他們從不出席六四晚會,六四與你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本來沒什麼關係。」

他又留意到,以往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身份認同甚少與六四扯上關係,港人紀念六四或是出自關心多於中國人身份認同。他說,上一代可能因民族情緒,或因悼念而浮現模糊的中國人概念,但這並非建基於一種政治選擇,現在卻成為新冒起的政治問題,「有人為悼念六四賦予很強大的(愛國)意義,並非與六四事件性質有很強關聯。這關乎過去七、八年政治變化所衍生的政治需要……繼而再演變成你出席(悼念活動)等於你認同中國人身份、認同政府這無限等式。」

身份認同素來都是複雜的概念,如單純讓它主導意識形態,試圖掏空歷史、簡化討論,只會無法醞釀新論述,打破今天窘局。但葉蔭聰表示:「往後必然有人繼續為六四賦予意義,而這意義並非無中生有,它嘗試連結當下及過去而非一錘定音,否則我們便不需要歷史學家了。」

無論香港人記不記得起六四事件,亦應了解這件影響香港社會深遠的事件。(盧翊銘攝)

4. 六四歷史,直視還是無視?

「悼念六四應否完結?」 曾有學生領袖公然誥問,這亦是近年本土政治團體的問題。

葉蔭聰坦言,對香港人而言,認識六四是必須的:「不論你記不記得、悼不悼念、喜不喜歡,你身處中國,而1989年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影響了整個中國發展的走向。你用什麼態度去對待這件事,是否應有哀悼情感,這些屬另一層次的東西,但你要去了解六四。」

在後六四社會中,曾有一些官方論述利用中國經濟發展來反證政府當時鎮壓學生是對的,反駁學生提出與中國整個的發展走向截然不同的理解,那麼中國政府孰是孰非?大家要如何理解此思想矛盾?「我經常講笑說,如果你想搞港獨,其實你最需要了解甚至介入中國……不是說句『Hong Kong is not China』便可以解決問題,如果你在某政治時刻說這句話,可能獲取到一些政治利益;但如果你認真地期望政治獨立,你需要面對中國、了解中國政治,看看如何應付這種政治力量,這並非你宣稱政治身份獨立便可解決的問題。」葉蔭聰說。

面對中國,六四正好是反思現況、反思未來的時間。

繼續閱讀:【六四六問思前路.下】喊平反之外還可做什麼

上文節錄自第16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3日)《六四六問 再思前路》。

相關文章:【六四三十】天安門母親追求「真相、賠償、問責」決心不變【六四三十】憶父親趙紫陽不忍鎮壓 趙二軍:不相信可恢復名譽【六四三十】天安門四君子周舵反思激進革命文化:民主憲政路遙遙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