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G技術到華為手機 特朗普為何無法形成封殺陣線?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科技企業和國際標準和產業組織紛紛因為封殺令而聲稱與華為停止合作,但近期的變化說明了他們的本意正相反。為什麼特朗普難以形成對華為的統一戰線?

6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開啟訪英的第二天。此次訪問他的目標之一,就是在英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華為。

特朗普在來到英國之前,接受採訪時表示,英國可以選擇華為以外的公司合作,英美對國家安全必須非常謹慎。更有消息稱他將要警告英國,如果仍然不和華盛頓共同阻止華為公司參與5G網絡建設,那麼美英合作就會受到削弱,甚至切斷兩國的情報合作。

5月,美國已經把華為列入「元件清單」(Entity List),威脅將在90天內對華為進行禁運。從2018年瞄準華為5G技術的普及,到現在對華為產品的芯片和零部件威脅禁運,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層層升級,每一招都對一家企業是可以致命的打擊。

可是,為什麼華為還沒應聲倒地?

施壓不斷:5G技術到華為手機

圍繞華為,美國對英國的施壓已不是第一次,就在5月31日,出訪德國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還曾發出「停止分享有關國家安全等數據」的警告。

5月9日,蓬佩奧在參加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就職40周年的紀念活動中,暗示文翠珊政府在華為問題上,遠不如戴卓爾夫人那般強硬。他質問道,為什麼有人會把5G網絡的權力授予一個已經在嚴重侵犯網絡空間的政權?

其實,蓬佩奧從去年就開始遊說歐洲盟友們禁用華為的5G技術設備,進而向「五眼聯盟」國家發出警告:如果繼續使用華為設備,美國很可能停止分享情報。

正在訪英的特朗普對華為繼續施壓。 (路透社)

但是如今看來美國並未達成所願。歐洲主要國家無一對華為設備採取禁用政策,德國、法國幾乎是徹底蔑視了美國的要求。

英國電信運營商EE公司周四正式在倫敦等六個英國主要城市開通5G服務,部分用戶已體驗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帶來的高速連接。當天,英國廣播公司還藉助5G服務完成了一次現場直播,直播畫面還出現了華為設備的身影。

就連在剛開始對美國亦步亦趨的新西蘭,在今年4月也改變態度,表示並沒有禁用華為的5G設備。如今,唯一跟隨美國禁用華為設備的國家,只剩澳洲一個。

而現在,美國的「禁運」零部件的威脅雖然打擊面更廣、力度更大,但是也陷入了一種尷尬。華為的多個合作夥伴從紛紛表示不得不對華為「斷供」,到現在也呈現出左右搖擺的狀況。

6月2日,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作出聲明更新,解除對華為員工編輯和同行評審活動的限制。此後曾經表示對華為取消會員資格的SD存儲卡協會(SDA)、Wi-Fi聯盟、藍牙技術聯盟和 JEDEC 協會(固態技術協會)等行業組織,全部重新恢復了華為的會員資格。

華為手機的用戶也發現,Google已經重新把華為手機列入Android Q測試行列。

這些改變雖然和美國的90天緩衝期不無關係,但是也說明美國似乎很難在華為問題上達成「統一戰線」,無論是和歐洲盟友還是本國的公司。

華為的5G設備在中國國內也開始試用。(新華社)

制裁華為背後的供應鏈之傷

其實,在全球化的當今世界,無論是各國政府還是企業,無法在華為問題上和美國統一步伐的原因很顯然,這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拿華為手機來說。手機製造業在今天已經相當細分,目前沒有一家公司能夠或者願意獨自生產一部手機,一台手機由成百上千的零部件組成,由數十家甚至上百家供應商提供。關鍵元器件包括屏幕、外殼、芯片、存儲、攝像頭、指紋模塊、電池、CPU、藍牙、基帶、組裝工廠等等。

各個企業發揮比較優勢,利用供應鏈的便利,使手機生產的效率大大提高,這也是如今使很多高端製造業收益的分工方式。在任何一家手機製造商的供應鏈上,上下游的企業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何況是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二的華為呢?

華為在2018年的半導體上的採購花費超過210億美元,是全球第三大芯片買家。華為在零部件採購上花費700億美元,其中110億美元付給了美國企業,包括高通、英特爾和美光科技等公司。正因如此,華為封殺令之後,美國芯片股票才出現11年最慘的暴跌,這就是「唇亡齒寒」。

微軟、美國通用(GE)近期紛紛致信美國商務部,稱繼續封殺華為將讓美國自我孤立,削弱競爭力。高通始終稱和華為是合作和競爭並存的關係。

英國運營商EE首席執行官Marc Allera稱:「目前有很多關於安全性的新聞,我們的5G發佈由多個供應商提供,而華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國電信(BritishTelecom)高級管理者及首席架構師Neil McRae甚至曾經表示,現在只有一家真正的5G供應商,那就是華為。

特朗普也許不知道,或者明知道卻不想承認,美國企業就像華為一樣,因全球產業鏈的便捷而獲利,他們的競爭力也深深嵌入在這條產業鏈之中,而他們又和無數其他的企業相互依存,牽一髮而動全身。當華為的訂單不再,華為設備也突然無法供應,那麼這對美國企業、消費者都是巨大損失,甚至影響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封殺華為註定是一條難以統一的陣線,因為莫須有的「安全威脅」與實實在在的企業利益、國家技術領先地位相比,實在太過虛無。在轟轟烈烈的封殺過後,中美科技實力怎樣變化,更難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