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板仔周記】釘板界的「專業晉升階梯」……就係無階梯!?

【釘板仔周記】釘板界的「專業晉升階梯」……就係無階梯!?
撰文:釘板仔阿平
出版:更新:

釘板仔周記(十四)

【上集回顧:從「師傅誕」講起 點解老細咁鍾意請食飯?】

早前講到,做釘板的收入當真不錯,不過「好好搵」這個描述只適用於「釘板佬」,至於包括阿平在內的「釘板仔」嘛……在這裏有必要介紹一下「釘板界」的「專業晉升階梯」。

一般而言,從事「釘板」的工人主要分為兩大類──「師傅」和「o靚仔」。

「師傅」是指具備獨立應付各種工藝要求,進行相應施工程序能力的技工;而「o靚仔」就是「要人帶住做」。對應官方的註冊制度,就是「熟練工人」(大工)和「半熟練工人」(中工)。不過在「現實世界」,由於現時法例還沒有規定一定要有「釘板牌」才能做「釘板」,因此事實上很多做了幾十年的「大師傅」,其實也未必有「大工牌」,甚至連「中工牌」也沒有。至於「o靚仔」,則有些「無牌」,有些有「中工牌」,甚至少數有「大工牌」。

成為師傅的條件 與考牌和年資無直接關係

由此可知,「持有大工牌」與「大工」,至少在政府未實行「專工專責」之前(2017年4月),兩者的關係其實不大。記得剛入行時,某「離地」朋友聽完這個「資歷架構」後,天真地問阿平:「咁你幾時會升『師傅』呀?」

須知道,要由「o靚仔」成為「師傅」,要經過一個質變而非量變的過程。一個「o靚仔」不會單純因為做了多少年,或者考到「大工牌」,而忽然變成「師傅」的。而兩者的界線,經過阿平苦思多時,終於得到一個較為「科學」的定義──收到「師傅價」的就是「師傅」,(只能)收「o靚仔價」的就是「o靚仔」了!

唓!咁咪即係阿媽係女人!

的確,這個「定義」是有點廢,但事實上,「工錢」也是唯一能夠劃分兩者的方法。簡單來說,要成為「師傅」,就是得到(至少一個)老闆的認同,肯用「大工錢」來請你──所以咪話咗「人脈關係」真係好重要囉!

師傅短缺 人工自然較高

坊間一直說「地盤(釘板)工人短缺」,只是指「師傅短缺」,「o靚仔」其實是有大量供應的,所以新入行的「o靚仔」人工一般不會很高,六七百也有,八百是正常,絕少超過一千,還未包括「回水」和食自己的「老強」。就算返足工,扣除周日、公假、下雨被休息,月薪大概就是一萬多。聽來好像也不錯,但不要忘記,工作異常辛苦、環境相當嚴酷之餘,一周還要工作60小時!

阿平現在的人工大概是1,300元,其他同期入行(而未「消失」)的師兄弟也大概是1,200元至1,500元左右,還算過得去。雖然「o靚仔」大量供應,但阿平自問也算是「識做啲嘢」,有時也可以獨立釘裝一些「重要性較低」的部件,而新入行的「o靚仔」的陣亡率也奇高(可能返不了一星期已經因各種原因「消失」),所以阿平暫時還不太擔心被淘汰。

現在最重要的,是跟各位老中青師傅多學點功夫,否則將來無論留在這裏或到外面,有老闆「畀位你都上唔到」。地盤是最現實的地方,你收了「大工錢」,能不能交出「大工貨」,大家也是有眼見的。

不過,能否堅持到做「師傅」,阿平也當真沒有太大的把握。缺乏明確的「晉升階梯」,其實也是年青「地盤從業員」流失的一大因素。或者說,這其實是現在整個香港社會的普遍現象,只不過在地盤這類「重視傳統」的行業,更為明顯罷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