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搖滾】樂隊的夏天到了 老中青三代集結帶來黃金時代?

撰文:李照興
出版:更新:

這個夏天,內地搖滾熱潮從綠草坪切換到網絡綜藝上。過去形象反叛的老中青樂手,都上節目做起真人騷。就如《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的樂隊爭戰版本,熟悉的娛樂騷風格,成功帶起搖滾圈樂迷以外,對原屬冷門的中國搖滾樂隊的關注。一時間,每周視頻及其最新的比賽話題成為刷屏對象。

這個新的真人騷舞台名叫《樂隊的夏天》(The Big Band),31支來自不同年代、風格迥異的樂隊接連出場,角逐最後的全國Hot 5。節目贏得贊助商、流量和口碑,也在社交網絡引起熱議。

對嚴肅樂迷而言,討論焦點之一在於搖滾樂的精神層面:當代中國搖滾樂是否缺乏反叛的內核,只剩下懷舊和媚俗的娛樂外殼?從傳承而言,它難免讓人想起中國搖滾樂的春天—尤其1994年「魔岩三傑」在紅磡體育館的經典演出,甚至更遠的「中國搖滾之父」崔健,他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帶來的震撼。

《樂隊的夏天》(The Big Band)中,31支來自不同年代、風格迥異的樂隊接連出場。(資料圖片)

然而,時代畢竟不同了,這場在更加「開放」的網絡上舉行的搖滾騷,看來更為馴服、開朗、歡欣,像創製了一種叫「有中國特色的搖滾樂」。

其實,4月的上海,崔健、鄭鈞和黃家強曾聯手辦了一場音樂會,卻予人陸港兩地搖滾殿堂級人物的表演力不從心的印象,也令觀眾感慨搖滾樂的青黃不接,依然要靠「活化石」們苦苦支撐。5月底,在內地視頻網站和知名綜藝操盤手馬東的推動下,《樂隊的夏天》橫空而出,似在證明搖滾樂後繼有人,中國本土樂隊層出不窮,只是外界對他們缺乏關注;而推廣、弘揚新時代樂隊文化和搖滾精神正是這檔節目的使命。

《樂隊的夏天》橫空出世,意在證明中國本土樂隊層出不窮,只是外界對他們缺乏關注。圖為旅行團樂隊。(視覺中國)

老中青三代搖滾人集結

為此,主辦方邀請音樂製作人張亞東、台灣樂隊蘇打綠原主音吳青峰、詞曲創作人高曉松等嘉賓助陣,還有來自台灣的大提琴演奏紅人歐陽娜娜—以其顏值和賣萌(裝可愛)來吸引流量。

要出一些噱頭,不無原因。樂隊風在內地一直上不了枱面,甚至不能和先前同樣冷門的「嘻哈」(Hip Hop)相比(後者有潮流文化支撐)。內地樂隊發展,這二十年間無疑處於低潮,以至當我有時跟中國年輕的band 友提及「二十五年前的『中國搖滾樂勢力』紅磡演唱會,我在現場」時,許多時看到不可思議加點點仰慕的回應眼神。那可說是中國搖滾傳說中的光輝歲月—

那一夜,那一代的樂手,用音樂的才能(善用多種樂器),罕見的激情,以及對香港樂迷而言,是一種終於突破了社會限制的反叛之聲,瞬間攫取所有音樂愛好者的心,也同時開啟了那個時代對中國的浪漫新想像。(如今形容就是當年的大中華音樂膠?)

九连真人樂隊。(視覺中國)

然而,中國樂隊風已二十年沒這般熱鬧了。故此,為樂隊風東山再起的集結,演出和話題也得夠龐大—節目宣傳文案這樣形容:31支樂隊跨越老、中、青三代,成立時間跨越三十年,都擁有鮮明的音樂個性:成立於1999年的「痛仰樂隊」以硬搖滾著稱,作為中生代代表享有極高聲譽,也最為賣座;「新褲子」和「反光鏡」走朋克(punk)路線,風格前衛,深受「90後」粉絲歡迎;「海龜先生」擅長雷鬼曲風,「盤尼西林」則帶有濃郁的英倫風格……資歷最深的「面孔」樂隊已出道三十多年,和唐朝、黑豹同屬於中國搖滾樂隊第一代,代表了最初的金屬搖滾。

相信不止香港樂迷,就連內地主流音樂愛好者也對這些樂隊的面孔感到陌生。原因多方面,就內地搖滾樂現況而言,在抖音快速製造口水歌的大環境下,它失落已久,早成為小眾、另類的代名詞,僅在文藝青年中小範圍流行。甚至有說法是它甚至比不上民謠那麼有群眾基礎(民謠據說有廣泛的民工粉絲層)。而且就算是樂隊粉絲群體,也依據口味劃分為許多圈子,推崇不同偶像。

著名音樂人張亞東擔任評委。(視覺中國)

此外,這些內地搖滾樂隊的音樂也普遍帶有實驗 / 冷門色彩,挑戰一般樂迷的接受度。不少樂隊成員在認知層面也把不融入主流視為搖滾的特徵之一,但很顯然,沒有樂隊不渴望自己的粉絲群壯大。懷着矛盾的心態,為推廣音樂也好,為爭口飯吃也好,他們走進了這檔節目。

「萬李馬王」是首支搖滾樂隊

值得一提的是面孔樂隊,其貝斯手歐洋曾和竇唯、張楚、何勇一起參加過1994年的紅磡演唱會,這位昔日「搖滾中國樂勢力」成員在節目中熱淚盈眶,深情緬懷昔日的光輝。很顯然,這支樂隊的參加,表達的是要借節目去普及中國搖滾樂發展歷史的知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搖滾樂迎來「黃金時代」,湧現了一批具代表性的rocker(搖滾歌手)如崔健、竇唯、何勇、張楚等。圖為崔健。(視覺中國)

內地最早一支搖滾樂隊是誕生於1979年的「萬李馬王」,風格不固定,主要翻唱Beatles、Bee Gees等樂隊的歌曲(屬不太正宗搖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搖滾樂迎來「黃金時代」,湧現了一批具代表性的rocker(搖滾歌手)如崔健、竇唯、何勇、張楚等,以及搖滾組合:黑豹、唐朝、輪回、零點、超載、指南針、鮑家街43號……可謂百花綻放。這肯定也得從社會氣候的轉變來解釋。

八十年代中後期,崔健以一種不妥協姿態,演唱《一無所有》、《一塊紅布》,那沙啞的聲線必須置放回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品味。到了九十年代,各搖滾樂的曲風明顯轉向更為個人、更多暗喻,但無論是《垃圾場》(何勇)、《姐姐》(張楚)、《黑夢》(竇唯)都是一個時代的共鳴。

去年,竇唯罕見亮相某音樂節。(視覺中國)

此時,算作新潮的搖滾樂正處在巔峰期,其時,真正的中國主流音樂,跟風靡內地的港台音樂分庭抗禮,並實現了交流和對話,最終促成了1994年在紅磡的攜手演出,讓「外界」至少是香港感受到中國新一代那粗樸原生的「真實」音樂力量。

「黃金時代」的形成源於相對寬容、開放的文化土壤,其時,內地尚有一種接納萬物的襟懷,給搖滾樂提供了相對粗獷的發展環境,嬗變的時代和快速的城市化則帶來了不同主題:對意識形態的質疑、對慘淡現實的深刻反思、由不滿激發的反叛意識、探究個體存在的意義、尋求文化的歸屬感……

搖滾人感覺自己「一無所有」,渾身「赤裸裸」,因此「無地自容」,請求這個世界「don’t break my heart」,在現實的幻滅中試圖「夢回唐朝」。此時,搖滾樂隊是先鋒藝術普及化的實踐者,傳遞來自草根的呼聲(其時生活階層分野尚未明顯)。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中國搖滾樂則進入了「青銅時代」,對於新形式的試驗仍在繼續,許多主題則不幸消亡,或者被刻意否定。

繼續閱讀:【中國新搖滾】當勵志成為主調 失去反叛的搖滾意味着什么?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李照興的文章:

【電商網紅.一】互聯網消費靠網紅奇招盡出真能贏得市場?【電商網紅.二】網紅促銷或是曇花一現消費狂歡現不穩定因素【電商網紅.三】網紅也需接受績效考核?數據時代電商遭挑戰【網紅城市】千年古都變潮人據點 內地城市重塑自身形象【網紅城市】過氣網紅城市不過氣 打造新生活想象【網紅城市】審醜衍生低美感社會 互聯網造城或面臨危機

上文節錄自第17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7月15日)《樂隊的夏天還是冬天?中國新搖滾:收起怒火賣溫情》,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