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講話重點不在退位,而在強調天皇不涉政治之重要

天皇講話重點不在退位,而在強調天皇不涉政治之重要
撰文:加藤嘉一
出版:更新:
對於《日本國憲法》以及戰後日本的國體和政體來說,天皇僅作為象徵,即天皇不參與國家政治,才是最關鍵的……所以我猜想天皇閣下希望趁此機會再次向國民以至全世界表達的是:無論如何,日本國是貫徹「象徵天皇制」的。
加藤嘉一
日皇明仁昨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Getty Images)
日皇明仁昨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Getty Images)

昨日,日本天皇明仁透過電視發表講話。

其實前幾天,日本社會已經知曉,8月8日那天,天皇閣下將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那一刻,作為一名日本國民,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天皇閣下即將要做的,與其說是發表官式講話,表明一些立場或決定(特別是回應前陣子在國內外引起巨大迴響的、日本天皇是否將生前退位之傳聞),不如說是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天皇講話給我們的感覺 是難言的溫馨

昨日,我通過網路電視觀看了天皇明仁的講話。畢竟是閣下要對我們國民說話,而且有可能涉及皇室的命運和走向,我自然感到緊張,不由得坐直了身子,深呼吸起來。

天皇開始說話了。語速很慢,卻很穩重。雙手拿着幾張白色的稿子,讀一段之後,把頭抬起來,眼望前方。講話持續了11分鐘。

雖然他是在電視的彼方,就跟平時一樣,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我是不可能,也不會有機會直接接觸天皇閣下的,但看着、聽着他說話的樣子,感覺就像他活在我的內心似的,保護着我們老百姓似的,這種一言難盡的安全感與溫馨,獨一無二。我有時也通過電視觀看包括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在內的政治家們講話,但從未有過對天皇閣下產生的那種感覺。

途人皆駐足觀看日皇透過電視發表的講話。(Getty Images)

盼生前退位 不用明言我們也明白

天皇閣下說,上位以來,在從事國事行為的同時,他也日夜摸索在《日本國憲法》中有關象徵的、天皇應有的存在方式。他提到自己做過兩次外科手術,年齡也超過80歲了,幸虧還健康,但考慮到身體的衰退,他在想,自己會否不能像以前那樣全心全意地執行作為(日本)象徵的任務。

天皇閣下續說,應對天皇高齡化的方法,不應該是縮減國事活動的數量或範圍。就像以前發生過的那樣,因天皇的健康嚴重欠佳,而令社會停滯、影響國民生活的可能性,教他擔憂。

他沒有具體提到「生前退位」,但從講話的內容和語氣不難聽出,此時此刻,天皇閣下認為自己已難以繼續擔當作為天皇的任務,故盼可在自己還活着時,便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即生前退位。我看了一下日本媒體的報道,以及老百姓在社交網路上發表的感言等,大家對天皇講話的理解基本一致:天皇是希望生前退位的,並認為這樣更有利日本社會的長治久安。

日本人和日本社會講究曖昧和默契,有些話,不必明言,大家都理解。

對於天皇閣下的講話,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最後一段。容我親自翻譯如下:

我在開頭也講到,在現有憲法之下,天皇不具有參與國家政治的權能。在此情況下,此刻,再次回顧我國天皇的悠久歷史,由衷渴望今後在任何時候和情況下,皇室能夠與國民在一起,共同度過時光,構築這個國家的未來,同時也渴望象徵天皇的任務能夠不斷地、安定地持續下去。以上,我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切實希望能夠得到國民的理解。

作為一名日本國民,我當然理解天皇閣下的意向,亦同時注意到在這次講話中,「象徵」和「任務」兩詞分別出現了7次,也經常連在一起說,例如「作為象徵的任務」。

趁機向世界表達 日本將維護象徵天皇制

以我的解讀,天皇是認為日本國一定要堅定不移地維護「象徵天皇制」這個二次大戰後持續至今的國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失或放棄。日本國憲法第一條是這樣寫的:

天皇乃日本國之象徵,亦為日本國民統合之象徵,其地位是基於主權所存在之日本國民的總意。
日本憲法規定天皇僅為象徵性之存在,不參與國家政治。(Getty Images)

我不知道,就《日本國憲法》的條文而言,是否愈靠前便愈重要。不過,它的第一條至第八條均與天皇的地位和任務有關,第九條則是所謂日本和平憲法的核心,即「日本國民誠懇希求以正義和秩序為基調的國際和平,並永久放棄發動國權進行戰爭,以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糾紛的手段」。

我個人的理解是,在相當程度上,條文確是愈靠前愈重要。對於《日本國憲法》以及戰後日本的國體和政體來說,天皇僅作為象徵,即天皇不參與國家政治,才是最關鍵的——沒有前八條作基礎,第九條便沒有存在意義。所以我猜想天皇閣下希望趁此機會再次向國民以至全世界表達的是:無論如何,日本國是貫徹「象徵天皇制」的。

看完天皇閣下的講話之後,我也深有同感,比起「生前退位」是否可能、會否發生,對於我們的社會來說,貫徹以天皇作為象徵的國體,實在重要許多,深遠許多。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