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母子憂政見不一避談 對話破隔閡 社工:家應是避風塘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今日(25日)是聖誕節,本是普天同慶的日子,但反修例風波持續,除了各區烽煙四起,不少家庭亦頓變「戰場」。
陳太(化名)與兒子Alex(化名)一向少談政治,面對社會運動越來越鬧得沸騰,Alex亦因憂與母親政見不一,即使外出,亦未必每次交代行蹤,更遑論談及自己參與示威;然而,越隱藏,陳太的擔憂亦隨之增加。一次對話打破彼此隔閡,​二人想法終非完全一致,但無損母子間感情,陳太笑言:「外面無論點亂都好,我哋屋企都唔可以亂。」
家福會高級經理(青少年服務)張詠珊社工指,即使政見不同,溝通時亦可理性交流。她提醒,大社會難以改變,惟家應是每人的避風塘,建議家長在家庭關係中可「多走一步」。

18歲的Alex(化名)以往一直避免與母親談政治,直言「費時嘈交!」。 (黃詠榆攝)

開口着兒子勿破壞社會 要安全回家

社會風波持續多月,不少家庭因政見不同而撕裂。陳太(化名)與18歲兒子Alex(化名)隨事態發展,各自取態亦漸行漸遠,而最大分岐出現於7月1日立法會衝擊事件後。陳太強調,自己「對事不對人」,不屬於任何顏色,但反對任何人使用暴力,包括警方、年輕人。但Alex卻不盡認同,「理想當然不應使用暴力,惟在示威現場見證過『警暴』後,理解前線(示威者)」,卻認為一切暴力與警方有關。

衝突其後持續升溫,各區示威、遊行接踵而來,但Alex避免與家人爭執,即使參與活動,通常亦不會透露行蹤。陳太的擔憂亦隨之增加,在7月中旬,主動與兒子對話,並說明自己的期望:「希望佢即使出去,唔好破壞社會、傷害他人,叮囑佢記住一定要安全返嚟。」

陳太(化名)希望兒子明白,家永遠是他的避難所。(黃詠榆攝)

母:不支持兒子參與示威 但應尊重個人思維

​二人想法非完全一致,但對話終打破隔核,Alex笑言:「原來媽咪都講道理,雖然佢未必完全理解,但佢都係Care我」,現時參與任何行動亦會向父母「報平安」。陳太續指,「佢都咁大個人,阻唔到佢出去。」她認為,這不等於支持兒子參與示威,「始終佢係我個仔,做父母冇理由唔理佢,應該尊重個人思維、想法。外面無論點亂都好,我哋屋企都唔可以亂」。

Alex(化名)和陳太(化名)隨事態發展,取態漸行漸遠,惟無損彼此間的感情。(黃詠榆攝)

家福會高級經理(青少年服務)張詠珊指,曾見過有個案,即使子女被捕,家長因生氣不肯去保釋,「係完全破壞咗人與人之間嘅信任」。現時社會流行標籤「黃藍」,惟其指溝通時應摒棄這種想法,「若一開始已將自己放在一個位置,好難溝通」。她建議,即使政見不同,亦可尋找共同關注點,尊重對方意見,切忌讓情緒主導,宜理性交流。

談及溝通技巧,她表示對話時可先覆述他人的最後一句,表達理解之情,不要只顧反駁他人,她提醒:「大社會問題好難改變,但大人喺屋企可多走一步」,家應是所有家庭成員的避風塘。

家福會高級經理(青少年服務)張詠珊建議,溝通時應尊重對方,切忌讓情緒主導,宜理性交流。(黃詠榆攝)

香港家庭福利會近日推出一系列「暖心咭」,鼓勵學生在咭上向家人親手寫上溫馨及祝福的語句,以表關懷,下載連結如下:www.hkfws.org.hk/assets/files/whats-news/__blank.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