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派錢效率能否一洗官僚頹風?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全民派錢萬元是財政預算案焦點,因應往績,社會關注派發效率。而且派錢為了紓困和振興消費,市民當然認為愈快收錢愈好。而對政府來說,若能順利快捷派錢亦標誌着高效行政,一洗過往官僚、施政緩慢的印象。

財爺預暑假派發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26日)表示,爭取暑假能派錢,令690萬對象受惠。暑假這個目標聽起來或許有點遙遠,但參考過往兩次包含派錢的預算案,分別在4月及5月通過,距離暑假不算遠。2011年派6,000元,8月底接受申請,10月底發放首批款項。2018年的關愛共享計劃就慢得多,翌年4月初才發放首批款項。

再看澳門和新加坡,前者本周一(24日)刊憲,預計兩個月後陸續向70萬市民發放,後者去年財政預算案在2月底獲通過,要到10月底、11月初收到款項,中間相隔八、九個月,約140萬人受惠。綜合上述案例,若然立法會在5月初通過本年度預算案,並在三、四個月內接受申請兼發放首批款項,其實不算特別長。

如果要回應民之所急,政府亦可以拆開派錢撥款,另立議案,要求立法會召開財委會會議審閱。只要議員致力配合,盡快通過議案,便有望提早發放金錢。

善用科技加快審批

除了發放時間,發放過程是否順利也是關鍵。中小企和資訊科技界均讚譽李嘉誠基金會去年底的「應急錢」計劃,平台用14天建立,運用人工智能處理4.3萬宗申請,尤其能快速辨認文字,代替人手輸入,在三星期完成審批,陸續發放資助。相反,關愛共享計劃執行過程一團糟,又要計算發放額,又遺失表格,派錢導致民怨四起。此後,市民經常把此事掛在口邊,引證政府庸碌無能。

今次派錢只區分居民身份和年齡,市民劃一領款,減低行政程序以至出錯的機會,若仍有錯漏或延誤,民眾又會罵聲四起。因此,政府宜積極聯絡銀行及資訊科技業界,鼓勵市民網上申請,在保持審核嚴謹同時,縮短審核時間和簡化發款程序。

另外,不少市民對派錢計劃包括長居境外的港人有疑惑。陳茂波解釋,為了盡快發放金錢,不宜再設關卡。但只要對照身份證號碼及出入境記錄,便可推斷誰人長居境外。因應新型肺炎,醫院急症室電腦系統已能夠連接入境處系統,了解病人曾否離港,派錢計劃大可參照此系統,做到派得其所,減少爭議。

長遠而言,正如預算案亦提及,創科局在今年第四季推出「智方便」個人數碼服務平台,日後市民可使用逾百項政府網上服務,包括交稅和申請公屋,亦可開設銀行戶口、交易證券及促進數碼商務。這平台標榜便捷完成身份認證、填寫表格和數碼簽署。政府不妨多做一步,研究派錢過程也運用「智方便」、「轉數快」等工具,當日後遇上涉及全民的財政安排時,便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