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手記】你認為哪一張照片「最能代表香港」——獅子山篇

撰文:李立峯
出版:更新:

上文談到「香港社會與文化轉變」研究裏的焦點小組部份,會讓參與者在五張照片中選擇自己認為最能代表香港的一張。上文討論參與者如何論述對維港夜景的觀感,這次我們可以看看參加者如何討論「獅子山下」。

【相關文章:你認為哪一張照片「最能代表香港」——維港篇】

參與者在五張照片中選擇自己認為最能代表香港的一張。

具體地說,照片以獅子山為背景,影着傍晚時分樂富、黃大仙、彩虹一帶的樓宇,其中多是公共屋邨。在2012及2014年的焦點小組訪談中,我們沒有用這張相,而是有另一張某公共屋邨的相片。後來覺得單是公屋可能有點單調,象徵意義不夠強,於是改用這張。我們特別好奇的是,同樣是夜景,同樣有山有樓,同樣萬家燈火,大家會如何比較這張照片和維港夜景。

同樣是夜景,同樣有山有樓,同樣萬家燈火,大家會如何比較這張照片和維港夜景。(相片來源: 左 - wiki creative commons, 右 - John Chan Photography)

比較之下 獅子山下更貼近小市民日常生活

完成了十幾個小組討論,一個意料之內的情況是,確實會有人提到「獅子山下」和「香港精神」。

  沙田公屋組的Molly說,「我諗無邊個無講過獅子山下」,代表嘅係「一個傳統,有我哋香港人嘅感受」。

  同組的Kelly和應,同時用了金紫荊廣場來做對比,「始終嗰啲咁嘅金漆,遲早有一日會甩」,而獅子山,「香港人嘅象徵係唔會變……踏實啦,勤力向前啦,即係會想去改變呢個香港,呢個係香港人嘅精神」。

不過,獅子山所扣連着的,不只是抽象的價值觀或概念。相比起維港夜景,人們在談論獅子山時,較多把它連繫到較有血有肉的生活形態或集體回憶。畢竟,接近40年前,香港電台就開始拍《獅子山下》,講述城市中小人物的生活。

「我年紀比較大,真係睇《獅子山下》大嘅,我成日同朋友講,其實我哋果時,雖然大家都唔係好有錢,但係好開心,大家父母都準時收工,返屋企睇歡樂今宵,啲小朋友呢,細細個做完功課可以玩,同周圍嘅朋友玩,果段日子係最美好嘅。」
西環區的Calvin

另外一些參與者選擇獅子山那張照片,是因為認為它包含更多跟香港社會相關的東西。沙田私樓組的Fredrick說,「即係好似住宅嚟講,有啲私人樓、公屋,佢哋代表多咗香港階層,其他嗰啲好似都係商業區」。

當然,很多參加者談的,其實不一定是照片實際包括了什麼,更大程度上是照片所突顯的象徵意義包含了什麼。如果是實際內容,正如另一組另一位參與者指出,維港夜景的照片其實也包括了香港和九龍,以及商業區和各式住宅。但從象徵意義看,維港夜景突出香港是個商業社會、國際都會,一些人會覺得維港夜景忽略了普羅大眾。獅子山加上公共屋邨,反而較突顯日常生活和草根階層的存在。

「我覺得香港可能有錢嘅人都好多,但係一般嘅人更加多,我諗能夠代表大部分人嘅象徵就係獅子山,可能藍領先至會感覺到獅子山下,包括我老豆老母都係,都係由手工業開始做,做到慢慢可以買到樓呀,買到車呀,之後安居樂業呀,嗰類嘅生活,其實象徵到香港。」
家住置富花園的CK

有趣的是,CK強調藍領才會感受到獅子山下的意義,但其實他的家庭早已脫離了藍領行列。CK簡述他父母成功的方式,很符合某種特區政府多年來有份推動的論述:獅子山所代表的奮發向上的香港精神,是香港社會得以發展和個人得以成功向上流動的基礎。

社會轉變 讓人挑戰傳統獅子山精神?

獅子山再現我要真普選直幡。(陳惠嫻攝)

所以,獅子山下作為一個icon,其實多多少少涉及一種主流社會的意識形態。兩年前雨傘運動參與者在獅子山上掛上「我要真普選」直幡,是一次改寫獅子山的意義的嘗試。不過在焦點小組中,只有一位參加者提到這點,說自己是因為當日的直幡而選擇獅子山那張照片。對其他參與者來說,獅子山象徵的仍是較傳統上的意義,而部份小組參加者不一定對這象徵意義有正面觀感。秀茂坪組的Jess就直接批評:「呢一張就獅子山下精神,其實係一種諷刺呀,宜家做到成隻狗咁。」西環區的John選擇了獅子山下那張照片,但卻表明要先將照片上半部份遮蓋,亦即刪掉獅子山,只留下下面的房屋,「畀我感覺係一個生活嘅地方,而上面其實唔係好關事」,沒有了獅子山,「就最似我平時生活囉」。

我們可以說,John似乎在抗拒把香港人的現實生活浪漫化和神話化。上一篇文章談到,維港夜景已經不是一個絕大部份港人都會讚賞和有共同感受的icon,獅子山看來也不是。這裏要承認的是,我們沒有比較研究,維港和獅子山會否從來都不是consensual icons?抑或社會轉變令香港人對原本具共識性的象徵符號有了混雜的想法?

最有共識的icon 竟是金紫荊廣場

諷刺的是,十幾組近80位參加者中,只有一兩位選擇金紫荊廣場。其他參與者要不就是完全無視,要不就加以揶揄(如一位參加者說自己只曾「唔小心」到過那裏)。單從焦點小組的發現看,對金紫荊的抗拒,更加接近一種共識。

單從焦點小組的發現看,對金紫荊的抗拒,更加接近一種共識。(資料圖片)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