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專利戰・下】中國疫苗是次等選擇? 仿製藥大國升級之路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疫苗成為終結新冠大流行的全人類希望,在富裕國家紛紛在今年底展開疫苗接種計劃時,發展中國家的採購計劃仍然陷於苦況。生物科技強國在藥品及疫苗專利上「死守不讓」,不少國家都轉投被認為口碑較遜的中國疫苗。無可厚非,中國在生物科研及製藥的經驗遠遠未及西方,跟印度一樣作為仿製藥出口大國,近年積極升級轉型,也雙雙成為這場疫苗戰的「最強後援軍」。

閱讀前篇:【疫苗專利戰‧上】救命疫苗:「牟利」與「公共產品」的平衡線

中國兩年前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一度掀起大眾熱話,電影的故事背景原自藥業真實情況:中國白血病人負擔不起天價瑞士原廠抗癌藥「格列衛」(Glivec或Gleevec),從印度走私平價仿製藥卻遭當局處處打擊。這個故事亦道出了鮮為人知的真相,印度的仿製藥產業一直以來救活了不少發展中國家的病人。

《我不是藥神》以抗癌藥格列衛為切入點,講述內地低下階層負擔不起高價藥物的苦況。(資料圖片)

專利藥品一般都由發達國家研發及生產,在專利藥二十年的專利期屆滿後,仿製藥廠就可按照成份生產。而中國的仿製藥發展比歐美等國晚,主要在21世紀這二十年裏。這段時期,中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過渡至巿場經濟的初步階段,外資、民營或混合的醫藥企業開始在巿場中出現,改變了內地由國企壟斷醫藥業的局面。

正如這次疫苗戰中先拔頭籌的科興生物(Sinovac Biotech)都是北京的新興企業,於1999年成立以來已研發出甲型肝炎、H5N1、H1N1等多款在國內上巿的疫苗產品。雖然相比西方這次在mRNA等新型核酸疫苗上取得突破,中國疫苗仍以傳統類型(如科興及國孳的滅活疫苗)為主的階段,但像復星醫藥這次也跟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取得合作機會生產mRNA疫苗,也必然是日後「產業升級」的踏腳石。

生物科研——國家重點投資

近數年,中國不少仿製藥廠也漸漸由生產技術含量較低的化學仿製藥(如阿士匹靈),轉投生產成本較高、較為複雜的生物仿製藥(如疫苗、重組蛋白等)。隨着中國國內如癌症等疾病增加、人口高齡化,高質量及平價的醫藥需求大幅增加,發展生物醫藥業來得更加重要。加上近年不少從事科研及生物技術的海歸從海外回流,也為業界帶來人才。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今年4月的報告指,生物科技於21世紀有力左右全球的地緣政治、經濟及社會帶來重大轉變,美國長久以來在生物科技的眾多範疇都是世界領導者,中國也急起直追,在這方面成為一個重要競爭者,兩者差距正在收窄。

科興生物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資料圖片)

由1999至2003年,全球近半的生物技術專利申請都是來自美國,期間韓國及新加坡等國大力發展生物技術,但規模難與中國相比。中國政府全力推動這方面發展,由中央、地方、省政府層面投資於生命科學研究高達1000億美元。在2015至2017兩年間,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額高達450億美元。中國的製藥公司的年度研究及開發(R&D)額由2014年的390億人民幣,躍升至2017年的530億人民幣。

報告指出,雖然投資額相對西方標準仍然偏低,但預期中國生技發展只會持續、快速成長,成為全球一大競爭者,而跟漸漸由跟着西方創新,邁向自家創新。而且在這次新冠疫情,中國「拼勁全開」的研發新冠疫苗,也促使各方向生物醫藥界投發大量資源。

科興及國藥等主要報捷新冠疫苗目前仍有待第三期臨床測試數據證明其有效率,因此還未進入大規模接種階段,但不少國家及民眾對於中國疫苗抱遲疑目光,這一方面是出於政治原因,另一方面也的確是中國在生物科研、醫療製藥的技術,以至藥監部門的聲譽,遠未及英、美、法、德、瑞等傳統西方勁旅。這種綜合軟實力是中國仍需時日去追趕,信譽也得年月去累積,非能一蹴而就。

如果這次國產新冠疫苗能做好聲望,將會更有利中國生物科研及製藥發展,加上俄羅斯、印度、新加坡等國的生物科技一併提升,漸漸打破西方長年在這方面的技術覇權,這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福祉、全球公共衛生及健康而言才是好事。

中國疫苗跑得快 印度疫苗後勁更強?

除了中國的生物技術全速發展,文章開段提及的印度在製藥以至疫苗開發的能力也是未能忽視。相比中國,印度的製藥業發展得更早、更成熟。印度更擁有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力,佔全球產量高達六成。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SII)的所在城巿浦那(Pune)的疫苗年產量達15億劑。而印度疫苗的有效率及安全性也是信譽優良,中國疫苗在大約2014年才正式進入全球巿場,至今獲世界衛生組織(WHO)批准出口的疫苗僅約5款,而印度的卻有47種。

印度血清研究所(SII)為全球最大的疫苗製造商。圖為其位於浦那的生產設施。(美聯社)

新德里政府在這次疫情,從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美國Novavax及莫斯科加馬列亞研究中心(Gamaleya Institute)預訂共16億劑疫苗,全部都會在印度國內生產,另外亦有印度藥廠及生物科技公司正在研發階段。在滿足國內13億人口之餘,外國藥廠印度產疫苗有望供應到其他未能預訂疫苗的發展中國家,包括出口到亞洲、非洲、拉美等。

印度血清研究所於明年一月底前將會生產到2億劑阿斯利康疫苗。由於該款疫苗的儲存溫度要求較低,適合眾多炎熱的發展中國家,印度將預留該款疫苗的50%產量給中低收入國家,每劑最高索價僅3美元(約23.4港元)。

儘管西方或印度,都可能把中國疫苗視為競爭對手,又或者各國都把疫苗開發視地緣政治的較量,不過俗話有話「有競爭才有進步」,各國都有自家研發能力,早日生產足夠的疫苗,才能為全人類終結這場延禍逾一年的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