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銀髮經濟呼喚更好的產業政策

紫荊黨|銀髮經濟呼喚更好的產業政策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周小稞

5月27日,經過七個月的努力,政府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終於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政務司副司長會同商務及經發局、財經及庫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和創科及工業局的官員一起對外發佈了促進銀髮經濟的30項措施,涵蓋了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和釋放「銀色生產動力」等五大範疇,希望以此拉動銀髮族的消費、發展銀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以認證方式增加產品和服務的認受性來拓展銷售、善用和保障長者的財政資源以及吸引長者重新投入勞動市場以加強社會生產力。

對於政府大力促進銀髮經濟發展,筆者深感認同。香港已是一個超老齡化的社會,60歲及以上老人的人口佔比正接近三分之一的超高水平。這些老人出生並成長於香港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是香港由新興經濟體躋身發達經濟體的主要受益者,擁有著香港社會各個世代中最多的財富,也是香港社會最具購買力的消費者群體。如何讓他們在香港的經濟發展中繼續發光發熱對於確保香港經濟持續增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值得政府未雨綢繆,早做規劃與部署。剛剛公佈的30項措施應該說邁出了關鍵一步,但以產業政策標準衡量仍有不少改進的空間。

需求著墨不足 正視老年貧窮

首先,雖然具體的措施洋洋灑灑,但整體的政策缺乏全局觀。政府公佈的措施就數量與範圍而言不可謂不豐富與寬泛,但社會對香港銀髮經濟目前的狀況、存在的問題仍是一無所知。一個好的、當真的產業政策如果沒有對現況與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又如何能提出針對性的目標與措施以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更具前瞻性的規劃呢?遺憾的是,在政府公佈的政策報告中看不到這樣的分析與研究,看不到這些措施背後所要針對與解決的問題,看不到香港銀髮經濟未來的願景與方向。筆者真心希望這些措施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

其次,雖然有關的措施細節滿滿,但量化的目標與考核缺失。政府公佈的措施不乏具體的細節,譬如說如何在展覽中增加銀髮經濟的元素等。不過這些措施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都沒有列出量化的目標以及為達成這些目標而制定的具體的行動方案與細化的考核指標。沒有目標、沒有方案、沒有考核,這些措施一旦無利可圖或遭遇挫折,很大可能就會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最後不了了之,草草收場。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沒有對銀髮經濟進行全面而透徹的分析與研究,結果拿不出量化的指標,只能泛泛而論。

再次,有關銀髮經濟供應側的討論過多,需求側的著墨不足。政府公佈的措施絕大部分都聚焦在銀髮經濟的供應側,譬如說如何在零售、電商、展覽、飲食等環節促進銀色消費、如何推動樂齡科技產品與服務的發展、如何完善銀色理財產品與服務、如何通過銀色品質認證助力銀色消費等。真正涉足需求側的只有幫助老年人再就業的四條措施,而這些措施甚至還沒有觸及到需求側的核心關切,那就是老人群體中的貧富分化以及銀髮消費的外溢問題如退休移民、北上消費等。這些需求側的核心問題得不到正視,供應側再大的努力也會事倍功半。

最後,有關銀髮經濟存量市場的關注多,增量市場的研究少。政府公佈的措施關注的大多是老人的一般而日常的消費,譬如說吃喝玩樂等等。但這些消費都屬於銀髮經濟中最基本的存量市場,老人在這方面的消費再怎麼促進也不會有顯著的增長。老人真正願意或者需要花大錢的地方是更好的養老設施與更好的醫療服務。如何在這些領域大幅提升相關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才是做大、做強香港銀髮經濟的關鍵,而一旦這些產品與服務形成了相當的競爭力,它們就有望成為香港新的服務輸出強項。遺憾的是,政府的有關政策在這些方面沒有任何著墨。

面對特區政府銀髮經濟產業政策存在的不足,筆者不禁想到最近十年中國內地最為成功的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這份2015年發佈的政策報告首先分析了中國製造業的現狀與問題:大而不強;接下來明確了未來十年的戰略目標:初步實現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並列出了四大類、十二項的考核指標。為實現上述的目標與指標,報告制定了既宏觀又微觀、既務虛又務實的行動方案,包括基本方針與基本原則、戰略任務與重點突破、制度支撐與政策保障等。整份報告沒有廢話,幹貨滿滿,尤其是其中有關十大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的部署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這些領域在十年後都取得了令西方震驚的突破性成就。

紫荊黨在2023年提交的施政報告建議書中就明確提出,特區政府在香港經濟轉型與升級的過程中應一改過去被動而消極的角色,以更加主動、更加進取的態度積極引領香港的產業發展,針對金融、貿易、地產等傳統產業以及創科、教育、醫療等新興產業,制定務實、可操作性的產業政策,並腳踏實地貫徹落實。當然,這樣的提議對一直以來信奉與執行自由放任、不幹預、積極不幹預經濟政策的香港政府而言並非易事,銀髮產業政策制定中出現的問題並非孤例。好在於產業政策制定與執行上最為成功的中國內地就在身邊,特區政府只需放下身段,虛心請教,從過去的失敗中汲取教訓,相信拿出合格的產業政策指日可待。

作者周小稞是紫荊黨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