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SKIES 遲開金蛋變債彈 新世界「十個煲九個蓋」?|財經解密

撰文:劉兆儀
出版:更新:

去年因高層人事變動引發市場熱議的新世界(0017),近期再度成為焦點。集團接連傳出多項財務及項目變動,包括與銀行洽談千億融資、宣布延遲永續債派息,以及投資額高達200億港元的機場航天城商業項目11 SKIES,延遲至明年底開業。面對債務壓力,新世界正透過資產處置、融資安排等多方法為公司「輸血」,「手術」成功率又如何?

巨債變成「磚頭」 11 SKIES 最添憂

自2017年鄭家純中風,鄭志剛開始臨危受命,直到2020年他成為新世界的行政總裁。在此期間,集團大舉投資中港地產市場,導致債務急劇膨脹。淨負債從2017年約767億港元飆升至2022年底的1,246億;淨負債比率則由34.8%升至57.5%。與此同時,集團由無永續債券變成發行超過354億永續債券。

這些資金並非拿去「玩」,而是投入多個大型項目,包括:長沙灣區3大商業項目、深圳K11 ECOAST以及機場11 SKIES等屬於半百億級以上投資項目,望將「活水」變成「磚頭」。只不過中間經歷中美關稅戰、內房爆煲、新冠疫情、息口急升等一連串大事件,這場押注自然不是以「派彩」收場。

當中投資額達200億港元的11 SKIES最令人擔憂。該項目總樓面380萬呎,佔集團在香港主要投資物業,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雖然3棟甲級寫字樓整體出租率料逾65%,但商場部分波折重重。原本計劃2023至2027年分階段落成,但商場的業主機管局向我們表示,商場打算再延遲至明年下半年才分階段開放。另外,據《彭博》報道,11 Skies出租率僅約四成。

記者走訪現場,商場有超過800個舖位,現時只有得一間餐飲店以及一個波波池有開,大部分舖位被白色圍板遮蓋。另外,該商場定位成疑,商場主打離港及抵港旅客,以至吸引消費力較廣州、深圳低的粵西居民。周邊人流及消費力能否支撐,最終項目是「金蛋」或「大白象」成疑。

+1

三大支出致大量「失血」

現勢只會令新世界的手頭緊上加緊,增加今年「拆債彈」難度。截至去年底,集團半年虧損約66億。翻查資料,新世界的收入支柱不算差,在賣樓方面中港半年收入加起來超過83億;經營利潤近35億。至於收租,中港收入逾25億,經營利潤逾17億。

而致命傷有三把刀令集團「失血過多」,分別是稅務、財務費用以及永續債派息。這裡加起來超過54億,可以說賺了都不夠上繳。

努力「止血」  考驗大國手

面對困局,去年走馬上任新CEO黃少媚的策略是繼續推進地產本業,進而改善現金流。這幾年新世界多次沽出非核心業務,但似乎暫時不會再「賣嘢填氹」。而最新行動則是選擇「還息不還本」,和多間銀行洽談融資。截至5月底,新世界875億元貸款再融資計劃。據報當中六成已談妥,涉及逾20間銀行。與此同時,新世界以尖沙咀Victoria Dockside作為抵押品,再借最多156億貸款。

若再融資及新貸順利,將佔淨負債逾八成,相信暫時可喘一口氣,銀行也可以少一筆壞賬。至於永續債投資者就比較「慘」,事關新世界似乎決定「放棄」這個融資管道,不惜影響聲譽,也決定延遲支付4筆永續債利息直至年底再結算,預計暫時可省約14億利息。然而,上述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只有大手減少借貸規模又或壓低利息,才可以「源頭止血」。

不過在這些負面消息裡,集團日前公佈,中港物業的銷售量已接近250億元,佔全年目標的95%以上。慶幸勢頭還算凌厲。在今年2月業績會上,黃少媚豪言︰「我係一個打慣勝仗的人。」面對「負債重、利率高、樓市復甦慢」三重挑戰,能否將「失血病人」救回,考決心、更考手腕。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