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國足別再執迷於洋教頭

來稿|國足別再執迷於洋教頭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陳文坪

去年,為備戰2026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賽事,中國足協2月24宣佈,聘任克羅地亞教練70歲的伊萬科維奇(Branko Ivanković)為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國足)主教練。

今年6月14日媒體報道,中國男足國家隊主教練伊萬科維奇已離開中國。事因國足未能打進2026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第4階段附加賽而被提前解約,伊萬只能黯然下台走人。

在世界盃亞洲區預賽18強賽,國足3勝7負排名小組第5位,未能晉級附加賽。在過去的16個月裏,伊萬科維奇帶國足打了14場正式比賽,戰績為4勝2平8負,勝率僅為28.57%。可見,成績並不理想。

回顧過去,中國在2016年11月第二次重金聘請「世界足壇第一名帥」意大利洋教頭納比(Marcello Lippi)出任國足主教練。這是他重披戰袍,二次執掌國足帥印。

然而,三年後的2019年,納比並沒有讓中國男足腳下功夫大幅度長進。當年11月14日,國足在與此時國土還處於戰火紛飛的敘利亞於阿聯酋迪拜的馬克圖姆體育場為2022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預賽階段(四十強賽)A組的一場關鍵戰役中,以1比2負於小組對手敘利亞,不但有失國足顏面,也讓球迷大失所望,也怒火中燒。

納比在賽後新聞發布會上黯然神傷,難以為繼,隨即宣佈辭職主教練並承擔輸球責任。這也是納比二度執掌國足無功而返。

2018年10月,國足在蘇州與印度國家隊進行一場友誼賽。雙方都沒有進球,最終打成平手。當時國足排名世界第76位,亞洲第7位;而印度排名世界第97位,亞洲第15位。論實力,中國國足比印度來得強,正是如此,沒能取得勝利,也引起球迷的不滿。

當時網上就流傳一則笑話,說有13多億人口的中國,找不到11個人來踢足球。看似笑話,卻也是「點中要害」。

過去九年裏(2016至2025),國足聘有五位(任)主教練,他們是納比、李鐵、李霄鵬、揚科維奇(Aleksandar Jankovic)、伊萬科維奇。洋教練佔了六成。不過,無論是本土教練抑或洋教頭,都未能扭轉國足的自信心與展現腳下實力。要想踢出亞洲,衝向世界,看來在短時期裏是不易達到的。即便從下一屆(第23屆)2026年美加墨世界盃提高正賽參賽隊伍的數量從32支球隊增加至48支,國足還是無緣取得入場券。

長期以來,中國國足沒有強壯的結構基礎,不像歐洲球隊,有經驗的教練就能勝任,就能帶好球隊踢出水平。在中國,即便有洋教頭這樣一流的教練,事實說明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帶出一支可挑戰世界強旅的球隊。更何況球迷也非常心切,一旦輸球,就「上綱上線」,情緒高漲。

洋教練雖握有「兵權」,但在中國文化裏,完全採用西方式的管理,卻是行不通的。這從過去國足聘用多位洋教練執教可以看出。管理上的相互「較勁」,有的洋教練只好半途走人,這就是「水土不服」。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聘用洋教練執掌國足,技藝都沒大幅度提升。

國足不是高薪聘請洋教練就可以解決的。說白了,它是猶如一座建築物結構的事。基礎結構不穩固,再好的建築設計師,也無法為業主改造成高樓。國足也有相似之處。過去40年來,國足聘用了至少兩位數的洋教練,成績有值得足球迷留戀嗎?

一支好的足球隊必須先打好紮實基礎,一步一步來,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唯有認識自身的不足,認識足球運動非金錢可以創造出好的結果。回歸現實,體育運動需要持之以恆,從自身做起,從基本面做好,從基礎開始鑄造,假以時日,才能與實力強大的世界級球隊分庭抗禮。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