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推廣署︰超額完成《施政報告》績效指標 首年引資近1700億

投資推廣署︰超額完成《施政報告》績效指標 首年引資近1700億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投資推廣署表示,超額完成《施政報告》績效指標,2023年1月至今年6月期間,協助1,301間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完成率為115%;這些企業首年直接投資1,684億港元,完成率為219%;創造就業機會19,136個職位,完成率為125%。

受助企業首5個主要來源地,分別為中國內地(630間)、美國(113間)、英國(89間)、新加坡(68間),以及加拿大(38間);首5大受助企業按行業分別是金融服務及金融科技行業﹙283間﹚、創新及科技行業﹙275間﹚、家族辦公室﹙179間﹚、旅遊及款待行業﹙148間﹚,以及商務及專業服務﹙129間﹚。

另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自去年3月推出以來,截至今年6月,接獲1548宗申請;獲「原則上批准」的申請有1188宗;已獲核實符合投資規定的申請有712宗;獲「正式批准」有673宗;已獲核實的投資金額逾210億元;預計可為香港帶來的投資額464億元。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在地緣政治等外圍因素挑戰下,香港有危亦有機。投資推廣署將進一步推動香港與海內外市場聯動,致力深耕歐美北亞等傳統市場,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市場。

劉凱旋說,招商引資工作縱貫產業領域,滙聚政策導向,緊扣近年《施政報告》重點措施,如低空經濟、烈酒貿易、北部都會區發展等。當局亦協助內地企業借港出海,以及進一步推廣香港作為區域貿易與高端物流樞紐的優勢,繼續肩負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發揮「雙向跳板」、內聯外通的樞紐角色。

她續說,展望未來,將聚焦四大策略產業:金融服務與金融科技、創科、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以及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經濟。亦致力推廣香港「可感知、可體驗」的軟實力,推動文化出海,向全球展示香港的魅力以吸引投資,帶動一連串產業發展,藉香港穩健的資本市場,協助企業資本對接,積極推廣香港作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平台。

劉凱旋補充,今年是投資推廣署成立25周年,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該署累計協助超過來自全球各地的7,700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涵蓋金融、創科、專業服務、可持續發展等多元領域,創造超過95,000個職位,直接投資金額累計超過4,400億港元。


政府4年後再營商環境報告 商界稱助加強投資者對港發展前景信心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政府時隔4年,再度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報告於周三(30日)發表,向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投資者詳細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和優勢,全方位說明香港開放、安全、穩定、高效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政府又指出,報告詳述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並說明政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重點與成果,包括持續提升競爭力,以及吸引資金流入、匯聚企業、吸納人才的成績等,並展示香港在金融、貿易、航空、航運、創科、知識產權貿易、法律服務,以及文化、體育和旅遊等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潛力。

商界議員林健鋒表示,歡迎財政司司長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黃浩謙攝)

林健鋒料加強投資者信心

政商界對有關報告表示歡迎。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歡迎財政司司長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相信通過政府主動向各界講清楚香港實際情況及競爭優勢,可以加強投資者對香港發展前景的信心。

林健鋒表示,現屆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及拓展新興市場,而商界亦緊密配合,有信心今年除了有新資金到來,舊資金亦會重臨香港。他表示曾親身接觸過部分外資大型企業,對方表示會在香港落實一些投資項目,涉及數十至數百億元。

他又表示,香港現時處於經濟轉型期,政府有需要大刀闊斧改革創新,為香港引人更多新資金及多元化業務,締造一個有利的營商環境。

金發局指出報告提出的策略,有助讓國際投資者及機構全面了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及推動國際金融合作。

金發局﹕突顯金融體系中獨特優勢

金發局指出報告提出的策略,例如互聯互通機制及促進與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業務走廊」相關的金融合作,有助讓國際投資者及機構全面了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及推動國際金融合作。金發局的重點工作將繼續支持相關政策,深化政策研究,促進政府與業界的協作,積極推動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核心角色。

主席洪丕正表示,報告突顯香港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獨特優勢,尤其是在融資平台、資產及財富管理和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憑藉穩健的法治及監管制度、便利的資金流通、優秀的國際人才,香港不僅是國際資本的聚集地,更是推動國際貿易、投資及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

貿發局主席馬時亨表示,會繼續積極向環球商界推廣香港營商優勢,促進本港國際貿易和商業活動。(貿發局提供)

貿發局﹕續向外推廣營商優勢

貿發局稱報告詳述香港的營商環境和多個領域的優勢,有助進一步吸引環球商界利用香港的商貿平台和專業服務。主席馬時亨表示,會繼續積極向環球商界推廣香港營商優勢,促進本港國際貿易和商業活動,並為商界,特別是中小企提供全面商貿支援。

馬時亨指,香港作為國際投融資中心,能為內地、以至其他地區的基建項目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選擇,進一步貢獻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下月10至11日舉行,有助多角度推動多邊合作。

林建岳指出,《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清楚闡述香港坐擁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朱棨新攝)

旅發局﹕助吸引高增值會展旅客

至於旅發局主席林建岳指出,《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清楚闡述香港坐擁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對香港吸引大型會議、展覽及獎勵活動落戶香港,吸引高增值會展旅客;開拓具潛力中東和東盟市場,加強人文交流;推動盛事活動在香港舉行,提升旅客體驗;以至聯同大灣區城市推動「一程多站」聯遊,發揮優勢互補等,都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表示,報告肯定銀行業對香港發展的貢獻。(李澤彤攝)

銀公﹕報告肯定銀行業貢獻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表示,報告肯定銀行業對香港發展的貢獻。作為世界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服務向來表現卓越,極具競爭力。

她續稱,銀行體系的穩健及韌性,充分體現在盈利、資本充足比率及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穩定的營商環境,有利企業長遠發展。展望未來,香港銀行業將繼續與各界緊密合作,發揮香港獨特的優勢,並推動行業創新,把握包括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新興領域帶來的發展機遇,吸引更多人才及頂尖企業落戶香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增強國際社會對港信心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水志偉形容,報告對於「說好香港故事」,增強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具有積極作用。

水志偉指出,報告總結了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印證了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台。特首近年出訪中東和東盟,加強了彼此的金融和經貿聯繫,未來政府可加強駐海外的經貿辦、投資推廣署以及貿發局與當地政府機構的溝通,落實推進更多互惠互利的措施,例如推動更多投資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徵稅協定。

廠商會﹕多項國際評級印證港優勢重現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表示,報告真實反映香港營商環境穩健,制度完善、法治保障、資金自由、人才滙聚,吸引力、競爭力與創新力持續提升,讓工商界深感鼓舞。近期多項國際評級與市場走勢亦印證香港優勢重現,政府此時加強對外說明,正當其時,亦極具意義。

報告提出多項重點發展領域,包括金融科技、綠色金融、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及新型工業化。廠商會認為,這些新興產業不僅為工商界開拓全新藍海,更有助於重塑產業結構、提升價值鏈水平,為香港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成長動能。

隨着北都等基建全速推進、土地釋放及人才企業持續來港,香港的發展空間顯著擴展。工商界正迎來加速創新與轉型的有利時機。廠商會將積極配合政策,協助業界把握新機遇,拓展高增值產業,強化整體競爭力。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