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沒有燈飾的聖誕夜:北河街夜市

【來稿】沒有燈飾的聖誕夜:北河街夜市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可是,人們其實都在慶祝什麼呢?

文:趙爾諾

今年,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在平安夜子夜彌撒感嘆:

「聖誕已變成一場盛宴,人們認為主角是自己……各人關心禮物,而冷漠對待那些遭邊緣化的人。」
教宗方濟各。

當人群都聚集在五光十色的商場、海濱,享受着美食大餐、交換禮物時,有另一群人在昏暗的街燈下擺賣,鋪陳的都不是什麼精緻商品,卻是他們賴以糊口的東西。深水埗北河街沒有閃爍熣燦的聖誕夜,卻有著一種共融而簡樸的熱鬧。

晚上八時半左右,街上開始有人擺攤,鋪好藍白帆布後,便將貨物一件一件陳列;有的一架貨車或七人車,車門一開便任君選擇。你想到的什麼都有:衣服鞋履、餐具碗碟、電器電線、舊 CD/DVD、公仔飾物、甚至家俱玉器。而擺賣的人也有着多元背景:有老中青、印度人、尼泊爾人、帶着小朋友的母親、紋身哥哥……眾多個晚上,他們分享這點空間,亦依賴着這個地方,為生存努力。

走着走着,看見一個特別瘦弱的婆婆,面前放了好幾套西裝、一堆舊 CD、一包米和一些食物。攀談中知道,婆婆一個人用車仔由西九龍將貨物拉到這裏。看着那瘦弱的身軀,真的不忍。靈機一觸,我們買了她的那包五公斤的米,婆婆高興的笑了。然後,我們將米轉送給了另一個攤檔,看起來比較壯的伯伯,伯伯又高興的笑了。這是很特別的聖誕禮物。接着看到一對夫婦帶了湯水探望擺攤的婆婆。原來夫婦已經持續探望好幾個月,每個星期天他們都來帶點喝的吃的給婆婆,也結識了好些其他常來擺攤的街坊。看來香港還未窮得只剩錢,這城市還是溫暖的。

今年的聖誕節,我沒有吃什麼美食佳餚,也沒有駐足觀看巨型燈飾和裝飾,也沒有在穿着亮麗的人群中打轉。但在這個富裕城市中卑微的一隅,和一班被社會邊緣化的人結伴,我過了一個很快樂的聖誕。或許下一個聖誕、下一個節慶,你也會想到北河街的夜市走走,發掘一下社會邊緣上的簡單快樂?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