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引入歐洲工程師 修建鐵路掘出文物流入英國?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歐洲對於中國瓷器的追捧自十七世紀起便頗為盛行;至十八世紀,「中國風」已在英格蘭蔚然成風。十九世紀後期,康熙年間的青花瓷器風靡一時,倍受惠斯勒(Whistler)、羅塞蒂(Rosetti)、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等文化精英之推崇,喬治·杜莫里埃(George du Maurier)在1880年版的《笨拙(Punch)》雜誌中也有提及。
文:Dominic Jellinek | 譯:邦瀚斯 | 原題:Parry 家族珍藏 —— 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的中國藝術收藏

1911年,E. A. Parry與Angela I.H. Parry(原姓Scully)婚禮現場(邦瀚斯提供)

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時局動盪,此前深藏不見的寶物流落民間,其工藝水準遠超中國為西方市場製造的外銷商品。許多珍品因此流入了北京和歐洲主要城市的古董店。當時歐洲派駐中國的外交使團和軍隊官員,如弗雷德里克·布魯斯爵士(Sir Frederick Wright-Bruce,1814-1867)和查爾斯·奧斯瓦爾德·利德爾上尉(Captain Charles Oswald Liddell,1854-1941)等,購置了大量藏品。布魯斯爵士於1858 至 1865 年任英國駐華全權特使,收藏了大量瓷器及藝術品,其中大部分為十八世紀的精品;他的部分藏品曾於 1913至1923 年在貝斯納爾格林博物館展出。

現代化歷程的效應

二十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慈禧太后不得不嘗試推進其龐大帝國的現代化歷程。歐洲的工程師被聘來修建鐵路,無數墓葬也隨之重見天日,部分出土了唐宋時期的精美瓷器。這些古董於約1906 年運抵倫敦,經數名倫敦古董經紀(其中重要的古董商如S.M. Franck、John Sparks、T.J. Larkin、John Audley 等)之手,出售給一些眼光獨到的收藏家,尤以喬治·尤莫弗普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威廉·克勒弗利·亞歷山大 (William Cleverly Alexander)和羅伯特·亨利·本森(Robert Henry Benson)為其中翹楚。這些精明的藏家對藏品知之甚少,蓋因在1915 年 R·L·霍布森(R.L. Hobson)的《中國陶瓷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一書出版前,西方世界並無任何涵蓋此時期的中國瓷器的專著問世。

一對清乾隆紫檀邊座點翠山水人物圖插屏(邦瀚斯提供)

倫敦東方陶瓷學會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倫敦的亞洲藝術品經紀在中國建立了他們的代理網絡,明代以前的藝術品開始出現在英國市場上。這立即吸引了一小群收藏家,如 A·L·赫瑟林頓(A.L. Hetherington)、F·N·席勒(F.N. Schiller)、奧斯卡·拉斐爾(Oscar Raphael)以及亨利·布萊克威爾·哈里斯(Henry Blackwall Harris)等。 1921年1月,在於斯蒂芬·D·溫克沃思(Stephen D. Winkworth)倫敦住所中的一次會議之後,倫敦東方陶瓷學會成立,喬治·尤莫弗普勒斯當選主席。

清乾隆 御製剔紅「小園閒詠五首」御題詩筆筒 (邦瀚斯提供)

Parry家族收藏始於Edward Arthur Parry(1879-1946)與Angela Ida Harriet Parry(1879-1977)伉儷。他們的品味與當時倫敦東方陶瓷學會的其他成員大相徑庭,而更為重視藝術品工藝之精湛、材料之上乘、及整體之美感,這從其收藏中可窺一斑。 Parry伉儷尤為欣賞十八世紀的藝術品,特別是工藝複雜的漆器、畫琺瑯器、和玉器;而最為符合其藝術品味的古董經紀則是斯賓克(Spink and Son),Parry伉儷大部分中國藝術品收藏都經其之手——事實上,其收藏中最為精美的漆器如清乾隆剔紅胡人進寶梅花式套盒、清乾隆紫檀嵌象牙座剔紅框銅胎掐絲琺瑯鑲漆地嵌寶「蟾宮月兔圖」插屏、清乾隆四十一年御製脫胎朱漆御題詩菊瓣式蓋碗、及清乾隆紫檀邊框點翠山水人物圖插屏一對,皆於1925 至 1933 年間購自古董商斯賓克。

清乾隆 紫檀嵌象牙座剔紅框銅胎掐絲琺瑯鑲漆地嵌寶「蟾宮月兔圖」插屏(邦瀚斯提供)

由約翰·艾爾斯(John Ayers)編著,於 2016 年出版的《女王陛下收藏中國及日本藝術品(Chinese and Japanese Works of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Her Majesty the Queen)》一書中收錄了大量從未出版的藏品;其中,卷三第一章「非瓷器類中國藝術品」中,收錄了許多由瑪麗王后購買的物品或其收到的饋贈,其中諸多藏品可與Parry氏收藏的藝術品比對。如編號1911,十八至十九世紀蓮蓬式水晶水盂,可與Parry於 1928 年五月購自古董商Bluett的十八世紀青白玉蓮蓬式水盂相比對,而編號1922,十八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青金石活環耳香爐,則可與Parry於 1925 年三月自斯賓克處購買的清青金石三足鼎式蓋爐比對。

清乾隆 御製紫砂胎剔紅鳳穿牡丹紋壺(邦瀚斯提供)

女王的皇家收藏中有大批十八世紀漆器,多數來自馬戛爾尼使團於1792至1794年訪華後,乾隆皇帝給予英王喬治三世的饋贈;同時瑪麗王后也進一步豐富了皇家的漆器收藏,其中最為令人驚嘆的是編號2029,一座十八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五層剔彩雕漆寶塔,通體髹漆,精美絕倫。而另一例由英國皇室於1948年瑪麗王后八十一歲壽誕之際贈予她的清乾隆歐洲主體畫琺瑯瓜棱式蓋盒,盒底中心書藍色「乾隆年製」雙行楷書款(編號2132),其瓜棱式的主體則與1925年9月,Parry夫人自斯賓克處購得的清乾隆御製畫琺瑯瓜棱式壺頗為類似。

清乾隆四十一年御製脫胎朱漆御題詩菊瓣式盌(邦瀚斯提供)

Parry伉儷對琺瑯製品的熱情並不偶然,事實上,同時期數位最為著名的中國瓷器收藏家如阿爾弗雷德·克拉克(Alfred Clark,1873-1950)、 R·H·R·帕爾默(R.H.R. Palmer,1898-1970)和貝爾斯泰德子爵(Viscount Bearsted)之女內莉·愛奧尼德斯(Nellie Ionides,1883-1962)等,都對琺瑯製品熱愛有加。詹寧斯(R. Soame Jenyns)與威廉·沃特森(William Watson)編著,《中國藝術:小件器物(Chinese Art: The Minor Arts)》,卷二,倫敦,1963年版,第五章,收錄了上述收藏中的琺瑯製品。

哪些器物吸引Parry家族

相較於漆器、玉器和琺瑯器,瓷器對於Parry家族似乎並無特別的吸引力。 1920 年代中期,Parry曾短暫地作為古董商Bluett & Sons的客戶,於在 1926至1927 年購入了六件漆器;六件物品皆通過Bluett在北京的代理高林士(Captain W.F.Collins,1865-1948)所徵得。 Parry於 1929 年 6 月參觀了Bluett主辦的利德爾收藏(Liddell Collection)中國瓷器展;據傳,利德爾上尉於 1877 年至 1913 年間在中國構建了他的收藏,也許正是藏品傳奇性的來源令Parry著迷。亦或者是受到古董商廣告詞中「 十八世紀皇家瓷器的獨特器物」的鼓舞,Parry在展覽結束時購買了一小批瓷器,其中兩件清康熙五彩花神杯,琺瑯釉彩紋飾精美。 Bluett的展覽中共有六件康熙花神杯出售,這些如今價值連城的古董,在當時每隻標價僅為十英鎊。

清乾隆御製畫琺瑯瓜棱式壺(邦瀚斯提供)

1935年11月,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伯靈頓宮開幕。這是迄今在西方世界舉辦的最為重要的中國藝術展覽,它徹底改變了世 人對中國藝術的看法。展覽由珀西瓦爾·大維德爵士(Percival David)等人發起,倫敦東方陶瓷學會的成員們協助參與了組織展覽,並從世界各地的收藏中挑選了精品。展覽中最大的亮點是之前從未在海外亮相過的一組中國歷代皇家收藏藝術品,也是展覽中數目最多的一組藏品;而位列數目第二多的藏品則來自大維德爵士,其藏品此前從未公開展示過,其中包括各類中國藝術品,尤其是數件明早期的漆器精品。大維德爵士精通關於構建收藏標準的中文文本,其藏品高度結合了文人趣味與藝術審美。

Parry氏藏品的水準在當時的倫敦收藏界有口皆碑,其收藏中至少六件器物入選參加本屆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其中大部分無疑出自宮廷作坊。其中,清乾隆御製畫琺瑯瓜棱式壺(圖錄編號2191) 與清乾隆銅胎畫琺瑯開光仕女圖長方形瓶(圖錄編號2187)一同展出, 前者由Parry夫人於1925年9月30日以145英鎊購自古董商斯賓克,後者或為Parry先生於 1924 年 8 月購自位於攝政街的古董商J.C. Vickery的「中國畫琺瑯花瓶連座」。清乾隆紫檀邊框點翠山水人物圖插屏一對(圖錄編號 2500 和 2511)為俄國舊藏,後由古董商斯賓克經手,於 1926 年 7 月以 225英鎊的價格售出。清乾隆四十一年御製脫胎朱漆御題詩菊瓣式蓋碗(圖錄編號2957),亦於1933年6月以25英鎊購自斯賓克。在1962 年 5月29日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例來自大維德爵士的同款朱漆菊瓣式蓋碗被錯誤地標註為「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第 2957號」,後被納入哈里·加納爵士(Harry Garner)的收藏,現藏於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Parry氏借展的第六件藏品,十七世紀上半葉銅胎掐絲琺瑯高士圖插屏(圖錄編號2002),則於1923 年 12 月購自斯賓克,並與一組來自中國歷代舊藏的掐絲琺瑯器共同展出。

Parry氏收藏傳至家族第二代Geoffrey Norman Parry(1917-1978年)與Randi Parry(1923-2013年)伉儷後,又經歷了進一步擴充。 家族成員自斯賓克等古董商處購買藝術品的傳統得以延續,特別是一例清乾隆御製剔紅「小園閒詠五首」御題詩筆筒,於1961年 4月29日以75英鎊的價格購藏。 Parry氏收藏歷經三代人的傳承,但除在1935年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借展的六件器物以外,未見於其他公開場合。

從藝術收藏史學家的角度來看,如此精美的一組藏品被完整地保存了近一個世紀著實意義非凡。並且除整個收藏中最為重要的一兩件藝術品之外,所有其它藏品的原始購買發票都被保存了下來,如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它們購於何時何地,以及Parry家族為其支付的金額。同時,Parry氏的收藏也彰顯了Parry家族兩代人,即E.A.Parry伉儷與G.N.Parry伉儷,在構建其收藏體係時超出時代的夫妻合作關係,並為英國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