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外交盛會之後 歐美難避病毒反覆的現實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剛剛過去的意大利羅馬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和此後的蘇格蘭格拉斯哥氣候峰可以說是一場外交秀。兩場多邊峰會期間,多個國家在峰會上只做出空口承諾。尤其是美國,竭力通過這兩大多邊峰會,營造一種針對中俄的優越感。但結果,美國也是空談,一方面注重批評中俄以轉移關注焦點,另一方面自己又拒絕簽署淘汰煤炭的多國協議。

可以說,多國氣候承諾已經大打折扣,原本的去碳或無碳承諾時間節點由之前的2030年或2040年變成了2030年代或2040年代這種寬泛的不確切表達。不幾年後,這些與會的西方政客大部分會離開國際舞台,他們的國家能否兑現承諾、達到既定目標終究是未知數。甚至不排除個別國家退出無約束力的協議。

與此同時,隨着供應鏈斷裂、消費品和油價的上漲,拜登(Joe Biden)曾在羅馬G20峰會期間要求「OPEC+」聯盟將產油速度提高至每日60至80萬桶。但這一要求遭到沙特和俄羅斯的拒絕。拜登口口聲聲要放棄對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又要求產油大國增產,以滿足美國經濟需求。這體現了美國氣候立場的虛偽。

就在美歐媒體討論氣候問題,而且在氣候問題上對中俄進行指責之際,中國則在強化舉措,應對國內疫情的點狀爆發。西方媒體甚至將中國疫情再次爆發放在了和峰會同等地位予以報道。一些西方媒體也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出席歐洲的這兩場峰會的背後原因和疫情防控聯繫了起來。

但是,就在中國按步驟推進疫苗接種和科學開展疫情防控之際,歐洲以及美國不得不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席捲歐洲,病例不斷攀升。尤其是英國、德國和法國病例激增。

2021年11月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英國首相約翰遜出席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開幕式。(Reuters)

其中,德國迎來第四波疫情高潮。德國政府11月3日警告稱,需要對那些拒絕接種疫苗的人採取更為嚴苛的舉措;11月4日,英國新增人數仍處於41,299的高位;法國11月3日公布每日新增感染人數為10,050個,這是自9月14日以來首次突破10,000人關口。

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過去1周,歐洲地區報告了近180萬例新增病例和2.4萬例死亡人數,與前1周相比,感染率上漲了6%,死亡人數增加了12%。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11月4日表示,歐洲區域正面臨新冠疫情捲土重來的真正威脅,該地區再次處於新冠疫情的中心。

2021年10月31日,在羅馬舉行的 G20 峰會期間,美國總統拜登與醫務人員合影。(AP)

他警告,2022年2月,歐洲區域可能「還會有50萬人死於新冠」。歐洲國家醫療體系將遭受更大壓力。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11月4日,美國新增確診病例93,358個,新增死亡病例1,883例。白宮11月4日宣布,美國企業和醫療機構的員工被要求在明年1月4日前完成疫苗接種,無法接種的人必須每周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美歐病例數量激增的兩個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種覆蓋率不足以及疫情防控舉措過於寬鬆。隨着聖誕節的到來,加上氣温驟降,會讓歐洲疫情的防控更加嚴峻。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亞洲或者印太地區尚未舉行大型的實地多邊峰會。應該說,能在歐洲舉行兩場國際峰會,而且歐洲多國領導人高調出席,一定程度上也會向歐洲民眾、甚至全世界表達一種疫情防控的「自信」。包括美國和印度等國領導人,也想通過峰會展現一定的外交存在感和在一些話語上的主導權。

但從效果來看,美英主導的這兩場峰會,外交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與此同時,從目前美歐疫情防控的成果來看,西方選舉政客終究還是要「優先」面對疫情反覆和疫苗接種難度所帶來的政治及經濟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