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在街邊無人問?】全港唯一 大澳年花百萬慰勞土地公

撰文:余思朗
出版:更新:

如果神明像職位,如來佛祖可能是老闆、觀音是經理,那土地公則是打工仔——出現率最高,相當「貼地」,是唯一立於地上的神明。還記得土瓜灣一條天橋底,放滿了大小的土地公,原來是舊樓清拆或店舖搬走遺漏下來的土地公,清潔姐姐不敢丟棄,便全放到橋底……土地公數量雖多,但都不過是放在路邊的小神位,要數香港較有規模供奉土地公的福德宮,亦只有八個。
老一輩習慣在家中供奉土地公,商舖亦會把祂請到門前,阻擋厄運入門,祈求平安,但關於土地公的大型慶祝活動似乎很少。然而在大澳和澳門,土地誕可是重要的慶祝活動,這幾天是大澳的土地誕,當地居民一連數天請來戲班演神功戲,擺幾十圍吃飯喝酒,由朝玩到晚,鬧哄哄的氣氛絕對不輸農曆新年。

土地公雖小 大澳每年花二、三百萬慶祝

(鄭子峰攝)

祭祀土地公即祭祀大地,祈求平安和好收成。土地公的來源眾說紛紜,相傳是周武王時,有位地方稅官張福德廉政愛民,他過世後,有一貧戶在家中拿四塊石板圍成小屋供奉他的德政,其後竟然變成富戶,村民都以為是神明庇佑,便紛紛仿效,他便榮升福德正神,是眾神中地位最小的神。但也因此,土地公普遍受基層人民歡迎,以前每條村都會在村內供奉一座土地,為整條村求平安,老一輩也習慣把衪請回家供奉。人們拿幾塊石板或木板,塗上一抹硃紅,在地上建起簡陋的神壇來祭祀。

其實大澳每年有三個土地誕,但只有正月二十在福德宮的誕慶仍會搭棚演神功戲,其他則是聚餐式賀誕,在酒樓或者大會堂,請來樂隊,一班街坊邊食邊唱。 福德宮的土地誕是繼農月初六的楊侯誕後,大澳第二大的廟慶,長期在外捕深海魚的漁民也會回來慶祝。大澳人自資搭棚,一連四日請來戲班,由下午到凌晨都有演出。戲台旁還搭了大小的休息棚給花炮會成員,由午餐吃到消夜,打麻雀、睇大戲,「我們每年都花二、三百萬慶祝!」大澳居民強哥說。

土地誕由各花炮會成員自資夾錢搭棚請戲班,雖然戲棚設有售票處,但大澳人好客,就算是外來人,基本都不收錢,也有外國遊客來趁熱鬧。記者跟著大澳居民來到花炮會的休息棚,裏頭好不熱鬧,男的在飲啤酒、聊天,女的打麻雀、煮飯。

「正誕當天,單是我們這個堂口就開了十三圍,叫到會,其餘三天就由會友的老婆煮,午餐打邊爐,晚餐是小菜,還有粥麵做宵夜,中間時間就去隔離睇大戲,和朋友聚舊。」黃太說,土地公雖是小神,卻是多得衪才有大澳這環山抱水的福地,廟慶也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大澳環山抱水,有這樣的環境,亦要感謝土地公。」黃太說。土地誕亦是他們和街坊們聚首一堂的時節。(鄭子峰攝)
廟慶為祭祀,亦能讓老少聚首一堂。(鄭子峰攝)

搶花炮:請神靈回家

他們說,往年的福德誕更熱鬧,因為還有搶花炮。什麼是花炮?就是一個飾以花朵的紙紮神壇。以前每逢節誕都會有「搶花炮」的儀式,把一小座藏有火藥的花炮射往高處,落下時由村民互相爭奪,搶到的話就代表今年能得神明庇佑,寓意把花炮上的神靈請回家。

「那時我們有人搶到花炮,就叫朋友一齊組個花炮會,第時幫手搞廟慶。」大澳居民黃太說。到現在,老一輩的大澳人都有個「堂口」,又名「花炮會」。聽來江湖味甚濃,其實就是這樣衍生出來,籌備廟慶的組織。

但由於搶花炮場面混亂,容易發生肢體衝突,甚至演變成群毆。於1970年代,政府一度嚴禁搶花炮,因而演變成今日廟興的「拍賣會」。各花炮會買來祭品(多數是金器)供奉廟慶棚內的花炮,在廟會時由會友投標,相信投得物件可以為自己帶來好運。

「唔可以畀土地公餓親」

至於要把土地公請回家,則要擲杯,擲到好杯就可以請土地公回家坐一年,到翌年土地誕前再把土地公送回花炮會。對於大澳人來說,請到土地公回家是十分幸運的事,要好好設立神枱供奉,早晚誠心上香,放置祭品,「唔可以比佢餓親,就算真係無祭品,都要話『我而家無祭品比你,但下年(環境好啲)一定會有。』」黃生說。

現在的花炮更大更多裝飾,花炮中間放著小小的金箔土地公,擲得好杯的會友可以請土地公回家一年。(余思朗攝)

澳門:擺千歲宴、演神功戲

重視土地誕的除了大澳,還有澳門。在農曆二月初二的誕期前後都會有長達6日的大型慶祝活動,其中以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和沙梨頭土地廟最具規模。

沙梨頭土地廟是澳門最大的土地廟,逾200年歷史,每年誕期都會上演神功戲和設置齋宴,雀仔園則會擺設敬老千歲宴,在福德祠門前街道大排筵席,免費招待長者。澳門文化局亦正申請把土地信俗文化列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澳門人對祭拜土地文化重視。

澳洲攝影師Michael Wolf 於2013年出版以香港拜土地文化的攝影集,記錄我城中隨處可見又像隱形般的土地公公們。(網上圖片)

大澳水陸居民恭祝福德宮土地爺爺寶誕:2月15至18日
澳門土地誕慶祝活動
雀仔園福德祠:2月25日至3月1日
沙梨頭土地廟:2月26至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