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醫療爆煲 至2040年醫護人手仍短缺 為何九龍東長年積弱?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嚴峻,公院不勝負荷,大批病人寒風中等候入院情況令人心酸,事實上本港醫療人手長期不足,同時各醫管局聯網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這些問題都會隨著人口老化加劇。

「01研數所」整理公開數據,呈現醫護人手及撥款分布、未來人手需求差距。另外,有個聯網內長者人口眾多,但人手和資源長期緊缺,究竟原因為何?

本港醫護人手長期不足,據食衞局統計,本港2020年每1,000人口約有兩名註冊醫生,低於經合組織(OECD)成員平均的約3.5名水平;本港每1,000人口有8.2名護士,亦較OECD平均水平9.2名少約1名。

不過,問題更在於公私營人手分布不均,以醫生為例,現時全港約有1.5萬名註冊醫生,當中約四成、約6,500人於公立醫院服務,但要照顧全港近九成病人。當局2018年推算,公、私營醫生對病人的比例分別是0.9:1000 及 4.5:1000,而近年公院醫護人手流失加劇,上述情況恐繼續惡化。

醫護人手長期短缺 廿年之後仍未解決

面對人口老化,未來醫護人手供求差距將進一步擴大。據食衞局去年發表的最新醫療人力推算,2020年本港全職醫生短缺有約1,070人,至2040年將接近培增至1,949人;護士人手短缺亦由2020年的3,405人,增至2040年的5,060人,意味人手緊缺預計至20年後仍未解決。

🔽各聯網不同專科醫的人手於服務人口比例🔽

各聯網資源「貧富懸殊」

現時於公立醫院中,醫生人手缺口有近660人。而比較各醫管局聯網現有人手(2020/21年度),龍頭教學醫院瑪麗醫院所在的港島西醫生人手最多,每1,000人口約有1.3名公院醫生;以九龍東醫生人手最少,每1,000人口僅有約0.7名醫生(可參考文首地圖)。

九龍東聯網覆蓋觀塘及西貢兩區近120萬人口,當中觀塘更是人口密集、長者眾多,但整個聯網只有三間醫院提供約2,600張病床,並且僅聯合醫院有急症室。九龍東包括人手、撥款,甚至病床等醫療資源長年不足,雖然「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下,現正增建的啟德急症醫院將分擔觀塘區的部分醫療需求,但預計最早至2025年才建成,即區內病人至少要還要等三年多。

近日疫情嚴峻,大批病人露天苦等入院的情況,將公共醫療系統負擔過重、人手長期不足的困境表露無遺。事實上,近年人口老化加劇慢性病等醫療負擔,本港內科病床長期爆滿,即使於疫情前,2019/20年度除了港島兩個聯網外,其他聯網內科病住用率均超過100%。其中涵蓋屯門、元朗兩區的新界西聯網,更是有多類病床的住用率都超過百分百。

公共醫療資源本已緊張,更要調撥人手應對疫情,影響部分非緊急醫療服務,包括專科門診。上年度公院整體內科新症例行個案輪候時間中位數約為68周,當輪候時間最長的聯網包括新界東、西,以及九龍西,中位數勻均超過80周,即一年半或以上;但第五波疫情未見受控,醫管局門診服務恐怕要更多時間才恢復至疫情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