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DSE應試系列】中文作文之三大法寶

撰文:珍尼(嶺南大學中文系文學士)
不少人認為中文作文卷很主觀,得碰運氣猜考官口味,所以便不理會,到時靠「吹」。但同學要知道中文作文佔考試的24%,一失足就「係咁先」,輕慢不得!掐指一算,離開考的日子還有……以下三大法寶雖不能令你短期內成為海明威,但要是能靈活運用並對症下藥,定可達畫龍點睛之效。
1. FF大法 妙筆生花要是自知沒有流暢的文筆,也沒有吸引的內容,如何能在眾多考生中令考官留下深刻印象?可用這招以「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及「誇張」的方式修飾句子,讓讀者留下活潑、奔放的感覺。好比口袋沒錢,卻穿戴得珠光寶氣,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個富二代。雖然長久不能裝下去,但在一篇文中閃幾下光芒還是有戲的。如表達「興奮」心情:「像維港上空的煙花,感覺連鼻孔都要噴出花形的煙了。」又或者形容考試:「像上鋼鋸嶺的戰士,走著入,躺著出……卻仍要硬著頭皮上!主阿,求你讓我多救……一題。」
2. 古今中外例證 博學多才無論作答任何作文題目,舉例支持自己論點或是強調立場均須以例子輔助。一篇文如能具備「古、今、中、外」這四個範疇則最為理想。當然,如果有短期內通曉天地的妙方,那肯定也輪不到我們,所以建議同學除了每日留意時事新聞和留言之外,也看看副刊一些專欄及人物訪問。古人方面要是一竅不通,可以集中收集幾個專題。熱門的如誰經歷了什麼失敗仍不放棄的勵志故事。如:《西遊記》,就聊個唐三藏。原型是唐朝玄奘法師,自小好讀書,長大後發現各家學說異聞不一,決心前往印度求法以融匯貫通。惜不獲批。沒「護照」並不打擊他的信念,最後排除萬難,毅然前行,終抵天竺學法歸來,之後在無遮大會(辯論佛法的盛會)以一敵千,辯才無雙,被冠以「大乘天」的稱號,成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
但要是到時什麼也想不起來,找孫中山、愛迪生、蘇東坡、岳飛他們救援吧!就算例子有限,記住,筆在自己手上,觀點與角度的問題,隨時好商量。
另,孔老夫子及其弟子語錄《論語》也是個萬靈寶物,如關於學習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等。同學可以將不同主題歸類,每則選2至3條背誦。
3. 黃金大綱 路路暢通選定題目後,千萬不要急著下筆,先用10-15分鐘好好理解題目,「斬件」咀嚼。如上年續寫「熱鬧過後,我卻感到失落。」「前」和「後」描述的比例分配、「卻」的轉折處理、意義(積極正面)、每段重點、可拋的「書包」等重點寫在草稿上,萬萬不得心急。這黃金15分鐘可將主宰後面的90分鐘的命運。要是怕看了題目會緊張得忘記背誦的「武器」,可在選題前快速將仍殘留的記憶寫在草稿紙上,再選題目。就會發現,無論任何題目,好像都有墨水可以吐了。
作文小幫手:● 準備一本寫好例子(不宜太多)的簿仔,隨時取出溫習● 考時覺暈眩怕「離題」,可不時抄寫題目提醒自己重點在哪裡● 盡量保持試卷整潔、工整(骯髒別字多,將惹怒改卷員)● 寫不出內容時,請相信其他考生和你面臨相同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