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曼德拉學憤怒處理

撰文:陳淑莊
出版:更新:
沒有人一出生便因膚色、背景或宗教去憎恨人,憎恨是透過學習而來。既然他們可以學習憎恨,也可以學習去愛,因為愛比恨更切合人類天性。
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圖圖大主教在書中多次提起故友曼德拉,他說曼德拉坐牢27年的最大得着是磨掉自己的憤怒。(視覺中國)

過去參與舞台演出,在台上往往要把感情放大,我發覺喜怒哀樂之中以憤怒和哀傷最易牽動觀眾情緒。當上議員後,在議事堂討論政策,反而要學習控制情緒,因為火遮眼時最易說錯話,尤其看見那位一年外訪17次花費69萬元的所謂問責局長,要制止自己發火之餘同時據理力爭,少一點修煉都不行。

所以我近年迷上看政治家的修心之術,例如上次推介由圖圖大主教和達賴喇嘛合著的新書《The Book of Joy: Lasting Happiness in a Changing World》,書中寫的快樂抗爭之道很值得香港人借鏡。圖圖大主教在書中多次提起故友曼德拉,他說曼德拉坐牢27年的最大得着是磨掉自己的憤怒,漸漸體諒敵人的想法,最後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攜手結束種族隔離。網上有很多曼德拉金句,他回憶自己離開羅本島監獄時說:

「當我走向那道通往自由的大門時,我知道如果不放下怨氣和憤怒,我只會一直坐牢。」

曼德拉有許多憤怒的理由,他活在種族隔離的南非,最初用非暴力手段抗爭。然而1960年,警察在一個名叫夏普維爾(Sharpeville)的小鎮槍殺了69名和平抗議者,將非暴力運動的信念摧毀。一個人絕望就會憤怒,曼德拉漸次改為主張暴力革命,建立武裝部隊「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四處尋求軍事援助,接受游擊訓練,後來被判終生監禁,在隔離痲瘋病和精神病人的羅本島服刑。

曼德拉曾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視覺中國)

當全世界以為身繫獄中的曼德拉會更加憤世嫉俗,他卻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島上初次了解敵人,同情他的白人守衛為他送來物資,南非政府內的溫和派系來跟他誠意對話。他看見被押來的年輕黑人,被仇恨蓋過一切,反而失去了方向。

曼德拉在獄中不斷思考憤怒的意義,他於1990年獲無條件釋放,後來他說了一番話:「沒有人一出生便因膚色、背景或宗教去憎恨人,憎恨是透過學習而來。既然他們可以學習憎恨,也可以學習去愛,因為愛比恨更切合人類天性。」後來的歷史我們都知道,曼德拉跟時任南非總統德克勒克終止了種族隔離,一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曼德拉當然不是聖人,他的家庭生活一塌糊塗,但他向我們示範憤怒是可以消解的,關鍵就是對敵人建立同理心。我們為社會爭取自由時,首先自己得成為自由的人,而這種自由就是沒有被憤怒纏擾的心靈自由。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