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組建醫療隊支援北京  令人欽佩感動也讓人五味雜陳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看到湖南、山東等省組建醫療隊馳援北京的新聞,心裏首先是感動,中國人這種千里馳援的集體主義精神真是讓人感動,中國在中央政府領導下全國一盤棋的強大資源調度能力也實在是令很多國家羨慕不已,這似乎是中國獨有的制度優勢。

上海身穿 PPE 的工人從卡車上卸下雜貨,然後將它們分發給當地居民。(Chinatopix Via AP)

不過在感動之餘,和三年前各地馳援武漢疫情時相比,又覺得心裏有些不太舒服。幾方面原因:第一,現在中國各地疫情都差不多,各省的醫療資源都很緊張,相對而言北京是全國醫療資源最豐富、擁有最多優質醫療資源的城市,這種情況下本來應該是北京支援各地,結果卻反過來搞成各地支援北京,在道理上這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第二,北京現在確實需要醫生護士,需要急救資源,但更需要醫生護士,需要藥物和關照的恐怕還是地方、是鄉鎮農村而不是北京。北京作為大城市,這裏的社會需要能夠被關注,但是在縣城、鄉鎮、農村,誰會去關注他們呢?他們怎麼解決在陽達峰過程中,以及在隨之而來的危重症和死亡高峰期間,可能遇到的醫療擠兑難題?

基層人均醫療資源遠比大城市匱乏,病毒又不會察言觀色,它一視同仁,不會因為在縣鄉村就弱一點,因為在大城市就強一些,它在哪個地方都一樣,得了病都一樣難受。所以相對於人均醫療資源更豐富的大城市,基層才應該得到更多關注,坦率說,我們寧願看到各省向下向縣城、鄉鎮、農村派遣醫療隊的新聞,也不願看到向上向醫療資源更集中的地方派出醫療隊。

第三,三年前「一省包一市」支援湖北武漢的時候,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深受感動。當時的情況和現在有很大不同,當時非常危險,原始毒株的重症率、致死率高,人們對病毒的認識又很有限,當時很多醫生護士、很多志願者真是抱着「上前線」的赴死心態衝上去的,很多人都做好了為抗疫犧牲的心理準備。事實上,也確實有不少人就倒在了防疫一線,再也沒有醒來。

2月22日,武漢疫情,民眾排隊做核酸。(Chinatopix via AP)(AP)

在人心惶惶的當時,那些最美逆行者、那些「大白」們用行動捍衛了職業尊嚴和榮譽,贏得了億萬中國人和世界同行的尊敬,他們是中國人的安全依託和生命健康護衛者。當他們從武漢撤離返鄉的時候,警車開道護送,人們夾道歡迎,群眾淚花飛舞,整個中國都沉浸在打了一場大勝仗的驕傲裏。相對於中國防疫取得的斐然成績,當時正深陷疫情泥潭的西方多數國家則狼狽不堪,政府與國家防疫能力飽受批判。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場疫情會延續三年之久,而且還會繼續延續下去,更想不到三年後中國社會心態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三年檢驗了很多東西,也改變了很多東西。三年來有多少中國醫生始終奮戰在防疫一線,但是也有多少所謂的「專家」光環散盡,從令人敬仰的對象變成了令人鄙視討伐的對象。三年前「大白」在人們心裏的形象也和三年後幾乎完全變了模樣。

但另一方面,三年前是組織醫療隊奔赴支援,三年後還是組織醫療隊奔赴支援,這就讓人有點不知道怎麼說才好了。

這三年中國為防疫投入了很多財政資源和人力、物力,尤其是今年以來,為應對具有超強傳播能力的Omicron投入了數不勝數的資源。如果把這些用於核酸檢測與強制隔離的投入,拿出其中一部分,哪怕是一小部分用於退燒藥等醫療物資儲備和醫院ICU等急救資源擴容,現在還需要進行異地支援嗎?如果在今年春夏之間,趁夏季高温期間開始有步驟做放開準備,不是在病毒傳播能力最強的冬天才被迫突然放開,是不是各方面應對會更從容一些呢?

北京居民在住宅樓附近的冠狀病毒檢測點排隊等候取咽拭子。 (AP Photo/Andy Wong)

時間不會倒流,今天再做這些假設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它可以讓我們在思考中總結不足,知道問題出在哪裏,知道以後應該怎麼做。

人類社會總是在不斷試錯中磕磕絆絆不斷向前的,沒必要苛責,也沒必要太過懊惱什麼。

只是希望經由此役,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即「第五個現代化」)水平能得到有效提升,能為接下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一些寶貴的經驗與教訓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