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同你講「煲」

撰文:蘇真真(作者為《潮語咭》作者及資深中文科老師)常說香港學生學業壓力大、升學壓力更大,忙得壓力一發不可收拾,特別是莘莘學子正值忙於應考DSE,壓力「爆煲」的情況時有發生。既然如此,趁剛考完中文科,就先放下嚴肅討論,去「輕輕鬆鬆鄧梓峰」講一講關於「煲」的廣東話用語。
穿煲、爆煲除了「爆煲」很常用外,我們還會說「穿煲」。「穿煲」的表面意思,就是指瓦煲穿了一個洞,裡頭的東西流了出來,一般用以比喻謊言被揭穿。但為何是「穿煲」、「爆煲」,又不是穿、爆其他東西呢? 從前,瓦煲是很常用的煮食器具,家家戶戶都會購置一、兩個瓦煲,用以煲湯、煲中藥,而很多主婦都認為用瓦煲煲湯,會較容易出味。不過瓦煲的缺點就是不耐用,用久了會容易破損,一旦破損了就不能再用,要找人修補。不說不知,原來新買的瓦煲,是不可以立即使用的,先要進行一個「開煲」程序,瓦煲才會變得耐用。原因是煲身表面看似光滑,其實內藏很多細孔,經不起熱力就會破損。所以先不要讓新買回來的瓦煲沾水,如果瓦煲一次過吸收得太多水份,就好易受熱「爆煲」。所謂「開煲」,就是要先用瓦煲煮一次白粥,讓細孔慢慢吸收粥水,令煲身張力增強。而第二次用瓦煲時,應先用細火再轉大火,令瓦煲適應溫度,如果有水份滾了出來,就要即時抹乾,保持乾爽。經過了這個開煲程序,就會冇咁易「穿煲」了。
掟煲、箍煲剛才講過,以前瓦煲對每個家庭都好重要,如果將如此重要的煮食器具也「掟爛」,就是所謂「掟煲」。而「掟煲」,引申用來形容一對戀愛中的男女終止感情關係的意思。 當一段感情關係出現裂縫,就好似出現裂縫的瓦煲一樣,若不盡快修補,就會穿、就會爆!那出現裂縫時該怎麼樣呢?無錯,就是要「箍煲」了!「箍煲」引申的意思,就是盡力去挽救一段出現問題的感情。 以前每家每戶都好愛惜煮食架生,當瓦煲出現裂紋就一定會找師父「箍煲」。箍煲師父先黁量度煲身大細,然後裁剪鐵線,將其屈成煲形,由頂部箍起,一直箍到底,重點是要注意煲身受壓狀況,太緊或太鬆也不行。箍煲閒閒地都要箍一兩個小時,賺得也不多,所以今時今日,都已經很少人會做箍煲師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