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金唱片獎項門檻不斷下降 軒仔08年奪白金後繼無人

撰文:彭嘉彬
出版:更新:

喜歡音樂的朋友,應該也會聽過什麼金唱片、白金唱片等行內術語。其實所謂金唱片是一個國際性的音樂獎項,由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 頒授,而這個獎項是根據唱片銷量而頒發,每個地區也有不同的銷量要求,並依次分為銀唱片、金唱片、白金唱片等(若銷量是白金唱片的兩倍,則稱為雙白金唱片,三倍為三白金唱片,如此類推) 。而美國方面更設有鑽石唱片,銷量超過一千萬張的唱片便可以得到這個殊榮。

相較於香港,日本的金唱片銷量要求雖然高出不少,但每年也有不少歌手能奪得白金唱片的成績。 (網絡截圖)

而在香港方面,要求則比其他地區低很多。由1977年開始頒發IFPI香港金唱片獎項起,本地的流行唱片銷量要求需要到達25,000張才算是一張金唱片,而白金唱片則是50,000張。80、90年代能奪得金唱片,甚至白金唱片、雙白金唱片的歌手可說是成行成市,連羅家良、吳鎮宇、張可頤、宣萱幾位演員也曾經憑大碟《難兄難弟》而奪得雙白金的獎項。不用說,張國榮、陳百強、四大天王、梅艷芳等歌手更是金唱片獎項的常客,張學友更於1997年憑《不老的傳說》而奪得五白金唱片的獎項,而哥哥張國榮亦曾經憑專輯《寵愛》賣出超過33萬的銷量而取得「六白金」的佳績,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哥哥當年便是憑這張《寵愛》取得「六白金」成績,在韓國更售出超過50萬張,成為樂壇的佳話。 (網上圖片)
軒仔於08年奪得白金唱片後,流行樂壇便多年沒再出現金唱片的銷量,難怪軒仔能成為樂壇一哥。 (網上圖片)

可惜踏入千禧年代,可見香港唱片業每況愈下,打從2002年Twins和容祖兒取得白金成績,麥浚龍取得金唱片成績後,已連續四年再沒流行歌手得到金唱片銷量的獎項。於是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IFPIHK) 便決定降低頒獎要求,於2006年起改為銷量達20,000張便能得到金唱片,而白金則是40,000張。可惜似乎也無助慘淡局面,2007年也只有張敬軒及孫耀威得到金唱片獎項,於是IFPIHK於2008年起再次把要求降低,直至現時,本地流行唱片只需15,000張的銷量便能達到金唱片獎項標準,而白金唱片也只需30,000張。要求再度降低後,張敬軒於2008年憑《My 1st Collection》終能得到白金唱片的成績,而這張大碟也成為了近十年最後一張得到「本地白金唱片」的流行唱片。自此香港的流行專輯金唱片獎項再也無人問津。

反觀Hi-Fi市場,本地發燒碟的銷量似乎更樂觀。雖然一張發燒碟要取得金唱片成績只需達到7,500張的銷量,而15,000張已是白金唱片,但作為較小眾的發燒碟市場卻比流行曲市場奪得更多獎項。例如盧冠廷也在2015年憑發燒碟《Beyond Imagination》賣出超過20,000張,奪得「白金唱片銷量」的獎項,即使換算到流行曲的標準,也已是金唱片的成績。

而盧冠廷於2015年也在發燒碟市場得到白金銷量的佳績。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