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世夠未】網民開「鳩假期」諷《新假期》:不應鼓勵呃like文化

撰文:吳世寧
出版:更新:

行山人士塞滿山野,不少網民認為網上消閒媒體就是元兇。想行山,在Facebook可找到「文青呃like新手」行山路線;要美食推介,則有「韓式抹茶拉絲」小店。近年在社交媒體風行的本地玩樂雜誌上建立了一套修辭學及美學,大受歡迎,但也有部分網民已生厭。
諷刺《新假期》的「鳩假期」 Facebook專頁,介紹屋邨水渠為「隱藏級瀑布」、核突公園為「文青野餐勝地」,挾着萬幾likes人氣急升。但在專頁搞手眼中,媒體不應只為呃like生存;有網中人回應身陷網媒泥沼中是身不由己;也有記者認為香港文化本來就愛食玩買,為何媒體要負最大責任?掰開表層,看見網媒即食生態與香港人假期消費慾望,相生滋長,皮肉相連。

「鳩假期」專頁成立不足2個月,已吸引逾20,000個likes。創辦人Kelvin自己也嚇親,說社交媒體的力量大得可怕。(曾梓洋攝)

媒體塑造假象:乜都平靚正,最緊要係食玩買

「鳩假期」 Facebook成立的第二天,就出現一對男女在吊手岩迷路求救、消防員隊目在營救期間喪生的意外事故。有網民找來《新假期》網站一篇介紹馬鞍山昂坪為「另一個適合各類型人士的地方……可以輕鬆路線也可以選擇難度較高的吊手岩起點出發」的文章,然後罵聲四起,指摘其寫法令人低估路線難度。

「鳩假期」不久前post了介紹「隱世港版天空之鏡」第一帖(抄足《新假期》格式把地盤泥沼介紹成打卡熱點),意外發生後「鳩假期」隨即發post:「其實一直好X睇唔過眼依(呢)啲濕鳩page,日日強姦完坐(座)山就強姦啲食物,乜柒地方都話冷門隱世又靚又易去。喂大佬真心有興趣嘅神(晨)早去左(咗)啦,X洗(使)你介紹咩。搞到成座山唔係人就係垃圾,去行山見到人仲多過草,我真係恭喜你啊。」

【隱世夠未】資深行山記者:點解唔係罵遊人、政府,係罵媒體?

這個以惡搞《新假期》為榮的「鳩假期」由Kelvin和Tony創辦,相約在港鐵站見面,手長腳長、架着眼鏡的Kelvin微笑打招呼,一點不像想像中的那種憤青。記者笑說,為何要如此針對媒體?網媒未來好慘淡呀。「好呀好呀你話畀我知多啲傳媒背景。」

Kelvin原來不是惡搞老手或活躍高登友,開「鳩假期」純粹因看不過眼。「我一向鍾意探索香港。但記得三、四年前,大東山同龍脊被傳媒用浮誇造作嘅方式捧到好紅,市民好受落,一放假就衝晒過去,令到本身想享受果個環境嘅人享受唔到。仲會造成破壞環境、滋擾居民、亂抛垃圾等等問題,不過呢個冇必然關係。」 在瘋狂介紹抵食拉絲抹茶流心食品或易去秘境世外桃源的同時Kelvin認為此等雜誌在塑造假象——乜都平靚正,最緊要係食玩買。「佢介紹嗰啲好膚淺冇深度,如果真係有興趣,Google已搵到好多,點解要佢介紹?」

Kelvin記得有次去大帽山,幫幾個女生召的士,閒談之間她們問:「你哋係咪都係睇咗嗰個page所以過嚟?」他才切實明白原來這些媒體的影響力有多廣。「我最唔鍾意係佢哋擺明車馬,鼓勵大家呃like打卡。我都唔知叫做咩主義?為咗滿足自己,喺社交媒體拎到認同感而去做。」其實Kelvin自己也曾經歷呃like的成長階段。他笑說,曾post很chok的相片,有人讚會感到成功,甚至有人因此會inbox認識他。 「慢慢我發現嗰種感覺未必咁真實,如果成日為咗人哋而胡亂塑造自己,遲早你會覺得好空,好唔真實。」 Kelvin說。

Kelvin 說他曾經也喜愛呃like,但慢慢發現自己為他人目光而塑造自己,感覺並不真實。(李澤彤攝)
從何時開始,我們在山上看到旺角的人潮? (資料圖片)

港式假期:跟風、填滿食買玩節目?

「鳩假期」 照辦煮碗,跟足《新假期》的修辭學,如介紹「首爾過江視覺系餐廳」及有免費孟婆湯飲的著名電影拍攝場地「隱秘奈河橋」,留言及分享者眾——Kelvin看着各posts的派帖量可高達十幾萬,更覺荒謬。「我唔需要付出金錢、好多時間,就可以reach到咁多人。雖然唔可以話帶嚟影響,但都叫有comment有互動。」若網媒世界運作邏輯是鼓動情緒、投眾所好,大家從追捧《新假期》變成like 「鳩假期」 ,會否只為跟風趁熱鬧?他亦有反思:「理性話我知social media係唔好。嗰種散播力量唔健康,人容易被洗腦而唔知。」

但沒有渴望邪惡拉絲及隱秘瀑布的群眾, 哪來這些教人呃like打卡的媒體?在今天PV(page view)高於內容的網媒年代,內容生產者與消費者在同心圓裏團團轉,互為因果。有網民在討論區發文,指如果「獅子山精神」代表上一代人,「新假期精神」更適合形容今天的香港人:「跟風,呃like,圍威喂,周圍飲飲食食,大愛左膠見小店就執走去幫襯扮同情,懶係陽光去行山。」 Kelvin亦批評香港人懶,不喜歡付出,坐享其成。「多人做先做,少人做就唔敢做。鍾意人介紹,好似以前師奶鍾意話:『阿邊個邊個介紹嘅……』」

不過,對他來說傳媒是商業機構,所負的責任更大,不應「食住」港人被動心態。大家依循着消閒雜誌,一點點把自己的假期填滿食玩買節目,Kelvin認為也是社會環境造成——香港人過不了真正可hea的假期:「香港住屋環境已經差,我只想喺街搵一個冇design同function嘅空間,你都要整啲圍欄喺度。Hea又唔得,想搵嘢做又冇嘢做,𠵱家連行山都咁多人。香港冇個地方係荒蕪,密質質,每一度都望到有嘢。」

Kelvin認為,香港人愛跟風,但媒體更不應「食住」這種心態任意妄為。(李澤彤攝)

網上消閒雜誌記者:我也很無奈

同時間,正在某網上消閒雜誌工作的記者為了追趕瀏覽量,也苦不堪言。Kenneth(化名)早前負責旅遊及本地玩樂「炒稿」(即是不用採訪,在網上查找資料寫成的文章),指忙的時候一天炒三至四篇文章。「要用拉絲嗰啲字眼我都好討厭,無奈阿頭對眼跟住人哋走,覺得work就咁做。」上司亦愛記者們無限翻抄「數數目」內容農場題目,如「去京都十個必吃抹茶甜品」、「台灣十個必買手信」——「講真你都係網上翻查出嚟,可能得五個你親身試過,其餘嘅為咗湊夠數。」他指網上讀者愈來愈年輕,曾有調查指最大的受眾僅15至19歲:「佢哋慣咗煮到埋嚟就食,唔想用腦。」

李立峯:憑乜嘢禁止人哋報道?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認為,其實大眾很難阻止消閒雜誌去報道某些景點。「就算主流傳媒唔咁做,網民自己行完座山去影相,發吓發吓都有咁嘅效果。再講,你憑乜嘢去禁止佢哋去報道,呢點難講得通。」他說。 他又指香港人從來都受傳媒影響下一窩蜂做某事,但今天傳媒在社交媒體的傳播力可觸及上百萬人,比起以往報章雜誌好賣極也只接觸十多二十萬人不同。至於對網民所批評那種跟風去食玩買的「新假期精神」,他說:「喺個人層次,佢鍾意跟風,你好難形容係件壞事,因為每個人都有其選擇。但整體嚟講,個社會就可能欠缺多元性,少咗獨立思考。」

「鳩假期」 創辦人自己的假期又怎過? Kelvin過的是宅假期——在家裏吃零食看Netflix,隨心就好。我問,那你們取笑惡搞一輪後,然後呢?會否把力量轉移支持有質素的媒體,讓自己在Facebook Feed讀到更多好內容?「係,反對之後,大家其實願唔願意為反對而付出?除咗平靚正、食玩買,香港好多嘢可以關心,如唔同社群同埋民生問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郊野的一浪浪遊人到底還引起甚麼問題?欲知更多詳情,請留意刊載於5月2日出版第58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