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去年滿瀉量達2850萬立方米 較前年增7倍 夠港人用10日

撰文:梁德倫
出版:更新:
政府正與內地商討新一份供應東江水協議,當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透露,已向廣東省要求是否可改以「按量付費」方式。不過,據政府統計,本港去年的水塘溢水量,高達2850萬立方米,較前一年大增逾7倍,以港人每日平均耗水量約266萬立方米計,全港人用多10日,惟發展局稱溢水量與年天氣及降雨量有關。

發展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書面提問,重申香港天然的淡水資源主要來自降雨,但本地集水區的集水量不足以應 付需求,加上降雨量不穩定,因此本港需要輸入東江水以補足本地集水量不足的缺口。
當局指,今年2月已開始與廣東省商議新一份東江水供水協議,至今已進行4輪會談,當中包括商討水質、供水量、收費模式及水價等,亦有向對方提出考慮改為「按量付費」,而非現行的「統包總額」。
不過,雖然本港的水塘「滿瀉」的情況,由1996年至2005年平均每年的9,400萬立方米,降為06至16年間的每年2,700萬立方米,但去年的溢流量卻高於平均值,多達2,850萬立方米,更較15年的330萬立方米急增逾7倍;惟發展局表示,每年的溢水量要視乎當時期的降雨量及天氣。
此外,水務署正推行「智管網」計劃,會將本港的供水管網分成約 2,000 個大小易於管理的獨立監測區域,每個區域的管網內均安裝監測和感應設備,監測各區的用水量,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一半安裝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