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政策甜頭浪接浪 亦難爭取青年信任

撰文:陳澔琳 林嘉淇
出版:更新:

近年「青年」經常成為社會輿論焦點,連國家主席習近平年中訪港,也要求各界「關心青年」,特首林鄭月娥更在《施政報告》提出青年政策,並於上月底連推三招,包括高薪招聘青年加入新中策組、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青年共享空間計劃,以示當局回應青年訴求。
然而,青年民建聯主席顏汶羽坦言,社會令青年感到迷惘,連他也不知道將來如何是好;數年前已獲拒絕中策組邀請的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則批評,政府借青年之名粉飾政策,即使高薪他也不會加入;爭取政府放寬工廈活動限制的香港文化監察主席楊雪盈亦指,曾多次致信林鄭月娥要求直接對話無果,質疑當局的溝通誠意。

政府有責任協助青年人看清日後的前景,這是本屆政府最應首要處理的議題。
青年民建聯主席顏汶羽

「坦白說,今天的社會令青年包括我自己感到迷惘,不知道將來如何是好。」從政十年的觀塘區議員顏汶羽向記者苦笑道。民建聯早前曾就 「青年對新一屆政府期望」進行民調,結果顯示逾半受訪青年視置業為最切身憂慮,但顏汶羽認為,問題癥結是青年流動性過低所致,而青年人更需要的是一個持續向上流的機會。

顏汶羽所說不無道理,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剛在八月發表《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1996年至2016年)研究》,以統計處數據比較不同年代大學生收入及上流差距,發現大學學歷人士從事低技術工作的比例持續增加,而經通脹調整後,過去20年整體勞工月入中位數上升28%,但高學歷人士收入中位數卻由30,808元下跌5.5%至29,126元,可見大學生優勢不再如過往明顯,新一代上流空間大不如前。

對於政府在報章刊登招聘廣告,為政策創新辦分別聘請政策及項目統籌主任,月薪為3至4.8萬元,高級職位則為6至9.5萬元,顏汶羽認為這為研究公共政策的青年人提供多一條出路,「現在做政策研究的人主要在大學邊教書邊研究,或在私營研究部門工作,大家明白這些人的薪酬最高也只有四至六萬元左右,所以這給了他們一個向上的階梯。」

加入威權政府幫他做事,你就成為獨裁的一部分,however it may be,都對人民施加更大的壓迫。
本土研究社陳劍青
具多年土地及城市規劃研究經驗的陳劍青明言對官場工作不存幻想,寧願繼續從民間出發推動公共政策。(黃永俊攝)

月薪9.5萬元是甚麼的概念?據招聘網站顯示,初入職的快餐店經理月入9,300元,有望升至頂薪1.9萬元;四大會計師樓的會計師起薪點為1.4萬元,工作五年後升職至高級會計師,月薪約3.8萬元;大學助理教授的薪酬由6.7至11萬元不等;單着眼待遇,政策創新辦的主任職位只需數年經驗,無疑是「筍工」,但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看在眼內,這或是一種「收買」。

「加入威權政府幫他做事,你就成為獨裁的一部分,however it may be,都對人民施加更大的壓迫。」有兩年學院研究及七年公共政策研究經驗的他日前於社交媒體上發文,透露數年前曾收到中策組顧問邀請加入中策組,他卻婉拒收場,原因是他認為公共政策研究同官場社交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反觀民間力量才是推動公共政策的關鍵。

陳劍青研究短租土地制度、棕地發展等土地政策議題經驗豐富,儘管月入不足兩萬元,但仍未有絲毫動搖,「或者這樣說,如果我真係去應徵,你估現屆政府敢唔敢請我?」他的想法透露了他對體制的不信任,他批評上屆政府把中策組視為「香港中宣部」,從過往作為「政府大腦」的權力核心角色,轉變幫政府政策背書的機關。對於今次中策組改組,他覺得當局不是向年輕人下放權力,而是借青年這個角色美化「守舊陳腐的施政」,不會為社會帶來丁點改變。

政府在過去兩周連接推出多項青年政策,諸如青年共享空間計劃等均遭坊間質疑為「做Show」,與青年現實需要脫節。(林若勤攝)
我一直寫信去特首辦要求與特首直接對話,但均得不到回應。
香港文化監察主席楊雪盈

中策組改組及提升青年在諮詢委員會比率,均屬「三政」範疇,而最新公佈的青年空間共享計劃,則屬「三業」中的「事業」部份。計劃讓青年能以低於市值一半的租金租借單位,藉此發展初創及文化產業,首批單位遍佈觀塘、荃灣、黃竹坑、荔枝角及灣仔,涉及總樓面面積近9萬平方呎,由業主自行營運或交由非政府機構營運。

一直爭取政府放寬工廈活動限制的香港文化監察主席楊雪盈直言對計劃感失望,其一是計劃提供的單位數目杯水車薪,受惠人數少,其二是政府態度「離身」,今次計劃表面上以民商官三方協作模式推行,但實際上政府只是「出口」,邀請持有已活化工廈或商廈的業主撥出樓面,但後續的營運方法則交由業主及非政府機構自行決定,「一旦計劃失敗,政府便會把責任推卸在其他持份者身上。我們預期政府可以背起更大責任。」

對她及一眾「文青」而言,政府沒有與他們直接對話,才是是次計劃的最大問題。楊雪盈形容政府是「閉門工作」,在她所認識的文化界群體中,無一人事前參與過政府就計劃的諮詢工作。從2009年爭取放寬工廈限制以來,她和多個從事文藝創作的團體,一直爭取與政府官員直接溝通,可惜至今未獲回覆。她最近更直接寫信予特首辦,希望特首能就工廈事宜與他們直接對話,惟對方僅重覆施政報告內容作回應。

上文節錄自第85期《香港01》周報(2017年11月6日)〈青年的「不知道」、「不加入」、「得不到回應」〉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11月6日星期一出版的第85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