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秘魯,估計有46,000個前哥倫布時期的遺跡,其中約400個位於首都利馬,是南美洲最多前哥倫布時期遺跡的城市。隨人口急速上升和城市蔓延(Urban sprawl),不少遺跡被新起的大廈、公路所包圍,形成獨特的風景。這些遺跡在原住民語言奇楚瓦語(Quechua)中又稱「Huaca」,意為值得敬畏,值得記念的事物。但是利馬政府投入的資源,只夠保護大約1%的Huaca,其餘大多成為了荒廢區域,甚至成為了垃圾場。一少部分的考古學家和官員正在推動保育計劃,以免遺跡被城市掩沒。攝影:Rodrigo Abd/美聯社圖片編輯:蘇煒然
9月4日,秘魯首都利馬,一座前哥倫布時期的考古遺址(Huantinamarca)被高聳的住宅大廈包圍。一少部分的考古學家和官員正在推動保育計劃,以免遺跡被城市掩沒。(Rodrigo Abd/美聯社) 10月4日,利馬一條公路旁邊的前哥倫布時期考古遺址(Puruchuco)。利馬在20世紀開始急速發展,伴隨大規模破壞前哥倫布時期遺跡。(Rodrigo Abd/美聯社) 10月13日,利馬缺少公眾的休憩用地,居民在考古遺址(Puruchuco)裏玩耍、踢足球。利馬政府投入的資源,只夠保護城市內大約1%的遺跡,其他數百個則成為了荒地。(Rodrigo Abd/美聯社) 10月6日,一座前哥倫布時期考古遺址(Pucllana)被街道一分為二。「利馬都市人對這些Huaca並沒有特別的感情,他們只不過視為普通的土墩或者尋寶之地。」居於利馬的考古學家Hector Walde說。(Rodrigo Abd/美聯社) 9月22日,在前哥倫布時期考古遺址(La Luz)旁邊興建了一座私人的足球場。不少利馬都市人的童年,都在這些起比西班牙殖民更早的印加遺跡中度過。(Rodrigo Abd/美聯社) 10月6日,考古遺址(Pucllana)被現代大樓包圍,遊客沿着其中小徑步行。不少秘魯人的生活都在這些Huaca旁邊度過。(Rodrigo Abd/美聯社) 10月11日,前哥倫布時期考古遺址(Limatambo)旁邊建了一座政府的籃球場。上千個遺跡因為人口爆炸,變成了道路、大學、體育館和民居。(Rodrigo Abd/美聯社) 10月5日,前哥倫布時期考古遺址(Pachacamac)附近有大片民宅。不少人都記得小時候在遺跡玩尋寶遊戲,那裏有陶器、布碎,甚至人骨。(Rodrigo Abd/美聯社) 9月22日,前哥倫布時期考古遺址( Huantille)直接跟民宅、市集接壤。六百年前輝煌的印加殘餘下來的部分,是今天利馬人的居住環境。(Rodrigo Abd/美聯社) 10月10日,城市發展快速,包圍了考古遺址(Pucllana)。秘魯估計共有46,000個前哥倫布時期的遺跡,其中約400個位於首都利馬。(Rodrigo Abd/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