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香港新方向|7月1日那天習近平究竟說了什麼?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香港回歸祖國 25 周年慶典暨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時,向廣大香港市民和一眾官員、議員和嘉賓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語重心長,闡述了「一國兩制」方針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同時也代表了國家和中國共產黨對香港前途的看法和信心。除了以「四點希望」高瞻遠矚地指導特區政府施政外,也帶出了相當重要的政治訊息。

來稿作者:香港新方向

一、跨越2047的「一國兩制」

習主席在講話中對這個問題給出了十分清晰的結論:「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用直白的語言來說,「一國兩制」這條道路,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必定跨越2047,持續地走下去。

事實上,中國共產黨在去年通過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已將堅持「一國兩制」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一個顯著優勢。而在這次的講話中,更是強調了「一國兩制」符合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換言之,過去某些人動輒用「一國一制」在港人中製造恐慌,如今可以休矣。

二、建設力量光譜的包容性

習主席在「四點希望」中,強調「香港是全體居民的共同家園,家和萬事興」。對於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劇烈社會動盪的香港來說,這是極為重要的信息。

在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時代背景下,過去一段時間,社會常常討論,不同的陣營和背景的人士,是否仍有參與建設香港的空間,又需要符合什麼樣的標準和條件?如今,習主席給出了十分明確的答案:真心擁護「一國兩制」方針、熱愛香港、遵守基本法和特區法律,都屬於建設力量,都可以為香港出力和貢獻。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家和萬事興」、「包容共濟、求同存異」,其實正正是告訴包括管治力量在內的社會各界,香港應當停止炒作撕裂對立——現在是我們聚精會神搞建設的時候,真心擁護「一國兩制」的人應當在新時代、新篇章下,一起參與建設,共同創造香港的美好明天。

那麼,什麼才是真心擁護「一國兩制」?

三、真心擁護「一國兩制」的內涵

在香港,除了政治光譜中最極端的兩端,絕大多數居民,包括過往的反對派,均聲稱自己支持擁護「一國兩制」。但現實卻是,過往香港反對陣營在操作議題和吸引選票時,採取的一項核心策略就是散播恐中恐共的意識,以「兩制」做「一國」的擋箭牌,拒絕接受中央政府對香港的任何管治,乃至還想著「反攻大陸」。在2016年的一篇本地採訪中,一位泛民的代表人物就曾說過:「我們希望有堵防火牆與中國大陸區隔存在」,而更甚者則直接說出:「等待大陸民情風向轉變,香港星火就可以燎遍內地」,赤裸裸地表達顛覆國家根本制度的意圖。

針對這個問題,習主席的講話亦明確畫下紅線——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這個國家根本制度,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國家實行的普遍的根本制度和在香港實行的特殊的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國兩制」共同包含的基本內容。港人要維護「一國兩制」,首先就應當接受並自覺維護國家實行的根本制度。任何攻擊國家基本制度的言行就是在削弱「一國兩制」的基礎,任何利用和宣揚恐中恐共的政治路徑,都不符合擁護「一國兩制」的要求,不應被社會所接納,所有香港居民,特別是過去的反對陣營,必須對這條紅線有清晰的認識。

四、國家珍視的自由開放國際都會

在梳理了「一國兩制」的前景和確立了國家對官員和政治人物的要求後,習主席在講話中亦多次提到了香港的自由開放,以及香港聯通世界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更是用「中央同樣很重視」這一充滿感情色彩的語句來形容。

香港在接下來的發展路徑中,必須尤其重視國際連結,利用、鞏固和壯大這一優勢。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需要一個高度自由開放、保持普通法制度、同國際規則順暢銜接的香港。香港保持她的「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才符合國家和自身的根本和長期利益。

五、對每一個青年的殷切希望

主席在講話的最後部分,特意花了不少篇幅回應青年人的需要。講話中,主席用到了「每一個青年」這一字眼。每一個青年,當然也包括在社會動盪中受影響甚至犯過錯誤的迷途青年。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國家希望香港的下一代成人成材,都能留在香港參與建設。社會各界應當攜手,讓未來主人翁了解和認識到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透過不同的活動、項目和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全面增強青年的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正如主席所言,「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

習近平主席這次講話,是高度總結了「一國兩制」25年來實踐的經驗和啟示,提出的一份綱領性文件。這份講話不僅指出了「一國兩制」未來的方向,更正本清源地回應了近來關於香港的一些甚囂塵上的「雜音」,向香港社會提供了最亟需的權威答案。

一幅香港未來的藍圖,前所未有的清晰。

香港新方向的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律師、工程師、建築師等。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