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音樂節Snap】被主流拖垮的音樂節裡,自我風格還剩下多少?

撰文:一物特約
出版:更新:

上個月是五一小長假,筆者去了北京草莓音樂節整整放飛了三天自我。雖然洗手間排隊排得我生無可戀,公路大塞車,但作為第一年來北京的我,覺得草莓音樂節還是必須去一次,順便去欣賞各式青春載體。

撰文:Stange Joanne

感覺妹子們放學或下班就直接趕到現場……

好看的皮囊確實很多,但會穿的靈魂太少。盯着一對穿蕾絲連身裙、上班服,有感相貌標緻的妹子們,似乎是上班後就直接過來打卡。她們腳踩半跟已經插進沙地裡的高跟鞋站在同一個地方,以同一個pose、同一個角度,拍足半個小時照片。我仰天望望: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到底是否在音樂節現場嗎?OK!是的,我身處在已經今時不同往日的草莓音樂節。

鏡頭一轉,我們觀摩一下國外的音樂節吧。四月在美國剛結束的Coachella,充斥着波西米亞性感風。當然這種街拍都是火辣身材加豁出去的性感造型,我們亞洲臉的女生可能不太好模仿,但這也不是你穿着娘味日常裝就來現場的理由吧!

還好,現場發現了許多擅於穿搭的女生們,接下來以她們為例子,教你簡單易學又好用的音樂節混搭方法。首先,記住一個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原則:Statement Piece起碼要有一件!就是在整身造型上,別人第一眼就看到的一個重點物件,可以是服裝或飾物。出色的單品或潮物,就是要讓人看到你為目的。

Statement Piece:花恤衫
難度:★

花恤衫配搭很容易,先挑一件花樣特別的襯衫,裡面搭配上絕對不會出錯的簡約T恤。圖裡的妹子還巧妙地利用了小飾物增加精緻感。

Statement Piece:腰包
難度:★★

這個愛爾蘭女孩雖然穿着一身普通的學生風運動服,但她用大紅Supreme腰包提升了造型感,這是一種很好學習的方法,不妨試試!

Statement Piece:毛毛手袋
難度:★★

間條連衣裙和白色長風衣其實也是百搭款式,短髮的女生原本已經夠cool,加上個毛茸茸手袋就顯得更為特別!

Statement Piece:頭巾、太陽眼鏡
難度:★★★

其實用對飾品,能夠有效地混搭出一身有味道的造型。以圖裡這位女生為例,雖然這件黑色小宇宙外套的設計簡單,整體造型比較單薄,但配上彩色頭巾和紅色太陽眼鏡,造型立刻呈現復古風。

Statement Piece:透視大花裙
難度:★★★★

日常穿着會顯浮誇的單品,其實是音樂節穿搭的風格神器,而且只需要一件就能把整個造型變得非常有感覺,其餘只需要簡單背心短褲作配搭。但透視加大花款式往往蝦人着,選擇具設計感的Statement Piece前提,是要深入瞭解自己的風格和身形的優缺點。選擇錯誤也許會變成「穿搭災難」,一定要萬分小心!

Statement Piece:西裝套裝
難度:★★★★★

這是現場遇到比較具特色的混搭案例。西裝怎麼看都不太像是能融入音樂節這種場合的打扮。但加上了黑bra和白色Converse後,跟環境毫無違和感。但為什麼這件是最高難度呢?因為駕馭西裝套裝的先決條件是強大個人氣場。圖裡的女生因為身材不高,所以她在袖子和褲子上做了捲邊的處理,讓西裝不會過於沉重和正式,同時把徽章別在西裝外套上,加強了街頭感。

草莓音樂節當天的表演者張天也同樣以西裝走上舞臺,只要穿得好,就算是音樂節,超級正式的西裝照樣是出得舞池、上得舞台的服飾!

講完了音樂節的穿搭攻略,作為一個音樂節沉迷症晚期患者,還想跟你們分享一點更深度的內容。其實音樂節的文化傳統與其孕育的時尚,和音樂節的樂歌一樣有趣。瞭解多一點,也許你下次去音樂節的時候會有一些全新的感受。

早在古希臘時期,西方已經有了音樂節的雛形,作為一種慶典,音樂節可以上溯到古希臘人向太陽神阿波羅供奉的慶典。現代的音樂節萌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晚期,經歷動盪20年的西方年輕人,他們對世界有足夠的想法,卻無人理解,面對著未知的未來,他們挫敗感頓生,只能通過各種渠道追求心目中的烏托邦,把音樂、藝術、空想和自由結合起來的音樂節,成為了他們逃離痛苦現實的最好去處,Woodstock和Glastonbury因此而起。

自由的理念讓年輕人對流浪生活充滿憧憬,流浪者一般都是身沒分文,邋邋遢遢的gypsy,來自印度那邊的民族文化,致波西米亞等風格通通流行起來,也延續至今天成為音樂節的主流氛圍,所以在Coachella上波西米亞風的造型處處可見。

因為地域的不同,國外音樂節的穿搭風格,往往顯示出當地文化和天氣屬性。比如Coachella位於陽光普照的加州,氣溫暖和,而美國文化火辣少布的性感嬉皮風是最受歡迎。但英國天氣相對雨量多而微凉,軍裝外套跟雨靴變成了Glastonbury的鐵膽造型,加上文化上英國的搖滾樂比較盛行,中性的搖滾風格也是主流。

剛才提到,最廣為人知的必然是美國加州的Coachella(全名為Coachella Valley Music and Arts Festival)。從1999年開始每年舉辦,每年吸引全球幾十萬人,以2014年為例共有50萬人參與,最能吸引人的主因,無可厚非是Coachella是云云音樂節中最有名人效應。 

另外一個全球規模最大的音樂節,是已有47年歷史的英國Glastonbury Festival (Glastonbury Festival Worthy Farm),跟美國紐約的Woodstock音樂節環環緊扣,互相影響着。 Glastonbury的明星常客也不少。

音樂節不得不提的,還有對後世有著莫大影響的Woodstock。它是60年代末的文化試金石,更是音樂史上最著名的歷史事件,Glastonbury也因它而起。這一對情侶在毯子下相擁的照片,是在Woodstock裏拍到的,並成為了經典。

音樂節原本就是當代青年的烏托邦,是人群、音樂和生活的雞尾酒。哪怕它只是暫時性的虛構時空,依然存在着一切未被世俗所異化的美好事物-音樂、喧鬧、Love & Peace。雖然音樂節裡不一定每一首歌都是自己喜歡的,但是能和一群素不相識又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在這個無邊際的天幕下,珍惜且享受音樂、享受狂歡、享受盡可能地釋放個性,我想這就是音樂節的意義。

不過在筆者認為,這次北京草莓音樂節是欠缺魅力且令人失望的。台上受眾人歡呼,但個人認為歌詞落後、封閉和意識不良的大眾流行表演者趙雷,以及因為《中國有嘻哈》節目而盲目流行的Hip-hop舞台,這些地域文化元素,實在不敢恭維。

連同商業污染音樂本質,各式各樣的品牌廣告、高收費酒水食物等,音樂節淪落成市場的賺錢工具。參與人群也只是抱著參加嘉年華的菜市場心態,卻忘卻了音樂節的本身作為年輕人大聲公的意義,把你對生活的情愫悄悄地粉碎掉。在這個遠離繁市的僅餘空間裡,個人主義的熱情載體,是否會因為無情地傾斜於商業,被主流文化拖拉、墮落為淘寶式工廠製品,而變得蕩然無存呢?我但願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