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以後:韓國候選人危險的「反華牌」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北京冬季奧運會於20日落下帷幕,從開幕式中的傳統服飾之爭到中韓兩國在短道速滑比賽項目上的恩怨,圍繞冬奧的輿論場上兩國民眾之間的矛盾卻愈演愈烈,隨着韓國大選將至,兩國民眾的情緒只怕難以消解,候選人更堂而皇之的打起反華牌。

在2月4日的開幕式上,身着各少數民族服飾的表演者傳遞國旗的畫面首先引發了爭議,由於有表演者身穿韓國傳統服飾,韓國民眾和包括韓國總統參選人李在明(Lee Jae-myung)在內的許多政客及民眾指責此事為「文化掠奪」,中國駐韓大使館隨後發表聲明,稱中國朝鮮族與韓國人同宗同源,兩者之間共同的文化傳統文化不應被指控為「文化掠奪」,但許多韓國民眾的不忿卻難以平息。

比賽賽程正式開始後,本就因過往恩怨而備受矚目的短道速滑項目,進一步引爆了兩國輿論。兩名有望奪牌的韓國短道速滑選手在男子1000米的項目中,由於誘發接觸等原因被取消資格,大韓體育會決意向國際體育仲裁法庭上訴。

短道速滑屢現爭議判決 韓國失落決賽擬向體育法庭申訴

該體育會聲稱,取消黃大憲和李俊瑞半決賽資格的決定是「不公正且不透明的」。同一項目中,中國選手任子威最終奪得金牌。韓國粉絲一邊在社群媒體上表達了對中國的憤怒,一邊發出要求韓國政府直接抗議判罰的請願書,呈交到韓國總統府青瓦台的官方網站。韓國保守派公民團體 Righteous People的成員則為了表達抗議,在首爾的中國大使館附近撕毀中國國旗。

韓國短道速滑選手車旼奎(左)以0.07秒之差不敵中國的高亭宇(中),只穫銀牌。他在領獎前以手抺頒獎台一幕疑似抗議比賽不公。(AP)

薩德以後的再一高峰

此次冬奧會期間兩國民眾之間的交鋒,演變成中韓雙方民眾交惡的又一個小高峰。不過,輿論如此沸騰其實並非意料之外。2017年韓國在國內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一事以來,兩國關係急轉直下,民眾之間的不友好、甚至敵對情緒自此愈發嚴重。

民調公司韓國研究(Hankook Research)和韓國新聞雜誌《SisaIN》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韓國反華情緒在2021年的上升幅度相當高,中國甚至取代了日本——韓國前殖民統治者,成為韓國人最不喜歡的國家。在逾1000名受訪者中,58%以上的人認為中國「接近邪惡」,只有4.5%的人認為中國「接近善良」。

反對「親中」立場的韓國保守黨長期以來一直在該問題上批評文在寅的中間派政策,隨着今年3月韓國大選即將拉開帷幕,民間對於中國的負面態度也鼓勵了保守派候選人在中國問題上做文章,「文化掠奪」、短道速滑上的積怨——這些過去就已經存在的問題自然成為爭取選民支持的話題。

2022年2月15日,在韓國首爾舉行的總統選舉活動中,支持者們等待着執政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的到來。(Getty)

最新的蓋洛普(Gallup)民調於18日公布結果,顯示保守派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尹錫悅的支持率為41%,李在明的支持率為34%,2人差距已有擴大之勢。尹錫悅反中親美的立場鮮明,為他加分不少,他曾表示:「現在政府立場親中,但是韓國年輕人都討厭中國。」

根據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進行的問卷調查,韓國年輕一代的(18-29歲)的「反華」情緒比高齡人群(50歲以上)更為強烈。《中央日報》委託韓國調查於去年11月至12月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也顯示,在區分好感與非好感度的標準分數50分中,19歲-29歲群體中有67.3%對中國的評價低於50分。

距離大選還有大約兩周,大打「反華牌」的尹錫悅在民調中忽然拋棄主要對手李在明。(AP)

霧霾惹的禍?

另一方面,儘管來自西方的觀察者和媒體往往視薩德事件作為中韓關係進入低谷的原因,但這種觀點可能忽略了這兩個隔海峽相望的國家更密切的聯繫。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多年就各國對中國看法的調查數據來看,除了2013至2015年中韓短暫的蜜月期以外,從2007到2020年間,韓國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比例一直維持在高位(42%至75%)。2017年薩德事件發生後,持負面觀點的比例迅速增加到61%,但也僅僅只比2010年的數據高5個百分點。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韓國民眾而言,霧霾可能才是最切膚、最擾人的「中國問題」——在韓國首都首爾,2010年的一項評估指空氣質素問題为16%城市死亡案例的成因。出門戴口罩、家中自備空氣淨化器,長期的霧霾問題甚至在韓國形成了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三星等各大品牌都有加盟。

2019年3月6日,首爾市被雾霾籠罩的景觀。(Getty)

對於這一問題的源頭,韓國民眾普遍怪罪於中國,而這一論調早在薩德事件前就已經廣泛流傳、深入人心。來自人民力量黨的議員甚至政府官員,也都曾公開將問題指向中國。2016年,有關中國工廠搬到靠近朝鮮半島的山東省、淨化北京空氣的謠言在網上引發廣泛關注,反華輿論迅速沸騰。

儘管韓國環境部門後就韓國霧霾成因做出了更正,即來自中國的空氣污染物只佔總空氣污染物的20%-50%,韓國國內發電、柴油車尾氣排放也是霧霾的主要成因,但韓聯社2019年報道指,韓國民眾一般認為韓國國內霧霾有83%的成因在中國。

如此輿論走向之下,韓國民間對於中國的負面看法也不難理解。而薩德事件的發生、限韓令等有損韓國利益的政策、中韓在體育競技,乃至文化辯論等問題,都使中韓年輕一代的互相反感加劇。這種情形,似乎比起五年前的韓國大選有過之而無不及。

進步派報章《韓民族日報》於15日刊登了韓東大學統一韓國中心教授鄭鎮鎬的評論文章,直指「韓國國內過度的反華情緒極其危險」。文章指,北京冬奧引發的「爭議」點燃了韓國民眾的反華情緒,連政治圈和總統候選人也參與其中,在韓國民眾反華情緒已達歷史最高點的時候,政界此舉無異於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