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火箭成功送人上太空 劃時代太空競賽序幕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在經過兩日延遲後,私人航太製造商SpaceX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5月30日成功發射搭載龍飛船(Crew Dragon)的「獵鷹九號」(Falcon-9)火箭,接載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ISS)。這是人類史上首次由私人企業將太空人送入軌道,為美國航太發展的歷史性時刻,同時也揭開了商業載人劃時代的序幕,太空發展商業化有望全速前進。

獵鷹九號火箭日前自甘迺迪太空中心升空後不久,第一節火箭助推器正常脫離並順利在海面回收台上著陸回收,而太空船則花了差不多19小時就完成接合。兩名美國太空人赫利(Douglas Hurley)及本肯(Robert Behnken)使用高科技觸控螢幕控制太空艙,在距離接近的地方進行測試飛行,然後轉換回全自動操作完成接合。赫利形容,太空艙操作得「真的非常好,非常乾淨俐落。」

其後,艙口於數小時後開啟,讓兩位太空人進入軌道實驗室,與太空站的三名太空人見面及互相擁抱。但赫利在進入太空站時不小心撞到頭,並且在歡迎儀式中頻繁觸摸自己的額頭。儀式中,NASA太空人凱西迪(Chris Cassidy)敲響ISS的鐘聲,迎接剛抵達的成員。

SpaceX兩名太空員和國際太空站太空員,透過無線電和地球的控制中心通話。(美聯社)

位於加州霍桑的SpaceX任務控制中心透過無線電說:「恭喜你們完成這項非凡的成就,也歡迎你們來到ISS。」兩位太空人之後將加入成為太空站的機組成員,預計將在國際太空站逗留四個月。除進行太空站的各項研究工作外,他們還將對龍飛船進行測試。

根據NASA統計,超過300萬觀眾在網上觀看此一歷史性時刻。這項載人太空任務,是經過NASA與SpaceX在背後努力了將近十年時間才完成。此次任務成功後,SpaceX將開始定期執行國際太空站任務,運送來往於地球的太空人與補給物資,並將執行私人太空任務。

SpaceX的太空船已用上觸控螢幕。(SpaceX)

美國再次執行載人太空任務

2010年,當太空穿梭機即將退役之際,NASA 便著手推動商業載人計畫(Commercial Crew Program),鼓勵私人航太公司開發商業太空飛行器,負責運送太空人往返國際太空站。翌年7月21日,當美國阿特蘭蒂斯號太空穿梭機完成最後一次國際太空站任務返回地球後,這項進行了三十年、共135場任務的太空運輸系統計劃(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STS)正式告一段落。

製造穿梭機的原意是希望透過廉價、簡單而安全的方式探索宇宙。穿梭機不但是搭載衛星、太空望遠鏡等大型物品上太空的最佳工具,亦是往返和組裝國際太空站的主要功臣。然而,其預期費用和壽命出現重大偏差,安全性亦存在重大缺陷,曾發生過兩次致命災難,包括挑戰者號及哥倫比亞號空中解體。

特朗普和彭斯同時在場,足見是次火箭升空對國家的意義。(美聯社)

2014年9月,經過公開競爭後,波音和SpaceX成功從NASA手上取得兩份合約,分別總值42億美元(約325億港元)和26億美元(約201億港元)。兩者需要在2017年底之前運送NASA太空人往返國際太空站。因此,兩間企業實際上都未能按時完成手中任務,但獲得資金較少的SpaceX,卻在過程中「鍊低」了航太巨人波音。

在製造設計成能載人飛行的太空船,對兩間公司來說都充滿巨大挑戰。兩者都遭受了挫折和延誤,並推遲了最初的發射日期。2016年9月,獵鷹9號火箭在發射前的常規靜態點火測試中爆炸。馬斯克形容這次事件是SpaceX歷史上「最困難、複雜的一次失敗」。儘管這次事故並不算發射失敗,但為了研究事故原因,公司還是陷入了四個月的停滯,2017年1月,SpaceX重新開始進行發射。

波音不敵SpaceX令不少人大跌眼鏡。(路透社)

另一方面,此前沒有人想過SpaceX能與波音公司競爭,尤其是波音在NASA歷史上的每個重要時刻都發揮作用。甚至有部份國會議員曾經質疑為何要批合約予SpaceX。是次任務的成功,令Elon Musk及SpaceX讓人括目相看。

當然,這也是美國睽違九年以來,首度不再需要依賴俄羅斯,在美國本土再次執行載人太空任務,意義十分重大。如若這次任務最終能圓滿完成,代表着SpaceX的可重用太空船符合了NASA的要求,將繼續肩負搭載太空人前往太空站的重要任務。

Jeff Bezos的Blue Origin也有參與太空發展。(路透社)

航太發展「白熱化」?

目前,除了SpaceX和波音公司之外,兩位億萬富豪各自投資於太空項目,貝索斯(Jeff Bezos)的Blue Origin、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Virgin Galactic都在研發以火箭搭載太空艙的方式,減低太空旅行的成本,長遠或以月球或火星為目的地。

是次任務也反映了一個航太發展的現實,就是在此一領域的研究和探索上,將較以往更加重視國際間的協作。不同國家的航太機構不僅需要共享數據和資源,而且越來越多地一起執行聯合任務。國際太空站本身就是空間部門國際合作的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太空設施定於2028年左右退役,計劃中的更換計劃可能會涉及至少十個國家和私人機構參與。

回到此次任務本身,其成功意味着新的航太競爭者加入或將為太空競賽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馬斯克曾表示,SpaceX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進入太空的可靠性,並降低成本,長遠而言每公斤1,100美元(約8,526港元)甚至更低的價格是可望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