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漸重視政策理論 中央政策研究室成政治高地

撰文:李俊杰
出版:更新:

政壇黑馬王滬寧十八大時,以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的身份進入政治局當委員,十九大後更上一層樓,成為排名第五的政治局常委。隨着王滬寧在中共政壇日見顯要,中央政研室這智囊部門日漸走到聚光燈下,未來或成為一塊政治高地。

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今早出席港區人大會議。(美聯社/資料圖片)

早在1940年,中共成立中央政策委員會,以進行政策研究,供中央參考。這一設計此後儘管名稱有變,但職能幾無改動。直到1989年,先後出現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等。

1989年7月,中共撤銷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和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成立中央政策研究室,確定為中共中央直屬部門之一。王滬寧從1995年奉調進京擔任中央政研室政治組組長開始,一直工作22年,經歷江澤民、胡錦濤及習近平三任中共總書記的時代,堪稱三朝元老。

據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每年中央一號文件起草前,農村政策研究室都邀來習近平、劉源等在基層任職的高幹子弟講述基層情況。(資料圖片)

時至今日,中央政研室被公認為中共最高智囊機構,負責分析國家情況,制定政策,起草中共中央的主要文件、草案、報告及理論等。《多維新聞》認為中央政研室漸受倚重,宏觀層面上,或多或少反映中共執政思路的轉變。

內地媒體曾刊文披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每年中央一號文件起草前,農村政策研究室都邀來習近平、劉源等在基層任職的高幹子弟講述基層情況,習、劉等人同時被聘為研究室的特約研究員。《多維新聞》指出,這段經歷也許加深中共核心對政策諮詢及理論研究重要性的思考。

自2002年起出任中央政研室主任的王滬寧,被認為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政治理論的主要策劃者。王滬寧在十八大後與中央政研室一道受到高層倚重,也就順理成章。

很顯然,中共十八大之後,學者官員開始在政壇上愈發活躍,且是普遍意義上的「理論型」、「專業型」官員,如王滬寧,到地方大員張慶偉、陳求發、陳吉寧、馬興瑞等,均有深厚的知識、專業背景。

《多維新聞》稱,這種「理論型」、「專業型」官員一來視野廣闊,利於突破施政窠臼;二是具專業所長,便於推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升級;三為政壇新兵的身份,利益牽涉少,可有效推進改革。

作為中共理論人才的集中地,中央政研室自會逐漸在人事層面受到重視。 另一方面,中共執政進入新時代,對理論體系建設的需要,已經前所未見地突顯出來。中共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背後,是龐大的理論缺口,中央政研室正是作為填補缺口必不可少的部門。

目前,王滬寧升為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研室主任一職仍然懸空。習近平首席經濟智囊、新科政治局委員劉鶴或成為下一位主任。

劉鶴有可能成為下任中央政研室主任,或接替馬凱,出任金穩會主任。(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