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收購德國飛機零件企業遭叫停 德方介入調查憂戰略產業外流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德國經濟部近日宣布介入調查一宗涉及1至2億歐元、由中國國企收購德國飛機零件企業的交易。
據悉,由於中國企業近年對收購德國高科技產業的規模愈來愈大,德國政府遂於去年修改相關法例,加強外國企業對收購國內企業的限制,以避免更多國內的戰略產業外流。

中國國企中國鋼研科技集團(CISRI)的一家子公司收購德國一家飛機零件企業時,遭德國政府叫停。(網絡圖片)

德國政府介入調查 交易暫擱置

德國政府這次介入調查交易分別涉及中國國企中國鋼研科技集團(CISRI)的一家子公司,以及專門替Airbus及波音等飛機製造商生產部件的德國企業Cotesa。據悉,Cotesa目前擁有大約750名員工,主要為Airbus的遠程飛機及波音的直升機生產碳纖維複合部件,其2017年的收入預計將達到6500萬歐元。據Cotesa的創始人和董事總經理指,他曾尋找不同的投資者為該公司的擴張提供資金,但「中國人是唯一認可我們真正潛力的人」。

Cotesa遂於去年底與中國國企中國鋼研科技集團(CISRI)的一家子公司達成協議,接受對方的收購,有指收購價約在1至2億歐元。據悉,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此舉旨在利用Cotesa為中國國有的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供應零件。不過,據德國經濟部的一名發言人確認,當局目前正調查這宗交易「是否符合德國的對外貿易法律」,亦由於當局的介入,這宗交易目前只能暫時擱置。

德國企業Cotesa主要為Airbus的遠程飛機及波音的直升機生產碳纖維複合部件。(網絡圖片)

憂戰略產業外流 德國去年修法

中國企業近年對德國的高科技企業的收購活動漸趨頻繁,如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Midea)曾在2016年以45億歐元收購德國最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這宗交易當時引起德國政府對國內的先進科技外流至外國人手上的憂慮。德國政府此後一方面對同類型的交易展開更嚴格的審查,另一方面於去年修改相關的對外貿易相關法律。

根據之前德國對外貿易相關法律,歐盟(EU)以外的企業在收購某個德國實體超過25%的股份時,如果該交易威脅到德國的公共秩序或國家安全,德國政府有權封殺該交易,這法律當時主要適用於防務工業企業。不過當局去年7月修改法例,把該法例的適用範圍擴展至關鍵基礎設施,包括水電供應、醫療以至運輸公司。新修訂的法例同時還把德國政府對交易的審查期限從2個月增至4個月,令當局擁更充沛時間去搜集證據。據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表示,自該法修改後,目前已至少有30項交易需要當局調查。不過他也強調,相關法例自2004年生效以來,暫未有任何收購交易被德國政府制止。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