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變天】林全任閣揆 蔡英文執政先求穩
「台灣社會現正面臨很多挑戰,未來施政不僅促進經濟的復蘇,更要改革社會,重新建立台灣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於此之時,林全會是這個時代最佳的閣揆。」蔡英文起用林全,組織一個以無黨籍人士為主、重視經驗歷練的跨黨派內閣,反映了執政求穩為先的思路,盼為未來推動結構性改革打好基礎。
「閣揆」即行政院長,相當於內閣總理,是體現蔡英文施政的重要指標。對於選擇共事8年的林全為行政院長,蔡英文表示雖然「我們偶爾也會吵架」,但「我和林全有很好的工作默契,他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他最熟悉我的治國理念,過去他在政府的表現更是得到社會的肯定,這是我選擇他擔任閣揆的原因」。
內閣惹「老男藍」爭議
然而,當林全內閣名單悉數曝光時,綠營中人批評的聲音也不少,「林全內閣老男藍」(年紀大、40閣員九成男性、部分成員政治立場背景被指偏藍)之聲更是不絕於耳。
誠然,林全這個內閣,包括了自評「又老、又藍、又男」的原能會主委(主管核能)謝曉星、在馬英九政府時力主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國發會主委陳添枝、71歲的防長馮世寬,以及「藍營味濃」的外長李大維等。不過所謂「老男藍」內閣,其實也不是這麼藍。
事實上,37位內閣成員中,嚴格來說真正屬於民進黨籍的有11人(29.7%)、國民黨籍的有3人(8.1%),佔最大多數的其實是無黨籍,共有23人(佔62.2%),部分被貼上藍色標籤的閣員,如勞動部長郭芳煜、財政部長許虞哲等都是「失聯國民黨員」。蔡英文曾多次公開宣稱將內閣「話事權」放予林全,又表示不會把內閣當成民進黨「自助餐」一樣「整碗捧去」,似乎所言不虛。
「蔡林」軌迹雷同 務實理性有堅持
林全與蔡英文一樣是學者出身;林全出身財經名府伊利諾伊大學,蔡英文則是法學專家。本為財經學者、出身海軍眷村之「外省第二代」林全,1995年被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力邀,擔任台北市財政局局長;2000年林全隨扁入府,歷任主計長與財政部長,與先後擔任陸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早有共事經歷。
林全與蔡英文,也是當年政務官「上上落落」的年代中,少數能任職較久的官員。據《今週刊》2002年報道,林全「在政府內的改革、敢言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他對當時面臨瓶頸的金融改革也有正面推動作用」;在任職主計總處主計長期間,林全也以作風強硬著稱,主計處之政治抗壓度也名列各部會之冠。
林、蔡兩人在官場也皆以理性、思辯能力強見稱,林全善於溝通而堅守原則,在施政上也沒有強烈政治色彩,對於台灣這個內耗已久、困境處處的社會,為政者擁有這些特質,無疑是一件好事。
在當年陳水扁政府「朝小野大」的情況下,因各行政部門首長在立法院都要爭取作為國會多數派的國民黨立委支持,林蔡兩人經常都會與國民黨立委打交道,做事相對順利。與此同時,林全也是一個擇善固執的人。雖然在扁時代出任過要職,但林全其實是一位讓陳水扁很頭痛的官員。
林全當年緊守國庫荷包,多次抵抗民進黨地方首長向中央「請款」、向總統陳水扁告狀的壓力,甚至脫口說出「要錢沒有,要命一條」,可謂一時名言。
林、蔡兩人在官場皆以理性、思辯能力強見稱,林全善於溝通而堅守原則,在施政上也沒有強烈政治色彩,對於台灣這個內耗已久、困境處處的社會,為政者擁有這些特質,無疑是一件好事。
「有點像看守內閣」 讓新一代踩着肩膀上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張佑宗向本報記者說:「就我看來這是一個維持平順的內閣,有點像一個看守內閣,開創性不足。這些人當中很多也當過官,也有歷練,很多也60幾歲,比較難有創新的觀點,但是守成還是可以的。」其實林全曾「多顧草廬」,希望能者出仕,但大多被拒。畢竟台灣問題叢生,甘願「跳火坑」之人難免是少數。
內閣名單反映了林全以務實、穩健為組閣思路,以具歷練的技術性官僚或學者為骨幹(如賀陳旦、許虞哲、張小月、葉俊榮、陳添枝等);要求變,必先穩住根基,這似乎亦是林全與蔡英文的共同理念。
近日林全便坦言,「短期之內要讓台灣經濟成長率跟以前有明顯的不同,其實不太容易,因為所有的經濟成長都建立在結構性的改變上,除非能夠結構性的改變競爭力、結構性的改變跟國外的經濟關係,否則要看出快速的成長是不可能的。」
張佑宗亦說:「蔡英文找林全是因為想先求穩,再求發展。蔡英文的人馬還比較年輕,大都暫充副手,培養一兩年後讓老人退下來再補上去。蔡英文為人比較謹慎,這樣的安排比較符合蔡英文個性,穩住以後才做一些結構性改變。」
有民進黨人士亦「解畫」稱,汲取「過去馬英九的慘痛教訓,蔡英文絕不會用毫無經驗的學者」,所以被視為「英派」的年輕學者,幾乎都被放在副手之位上歷練,當中包括新政府之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與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競選與治國畢竟是兩件事,蔡英文雖然打出一場年輕、有活力的選戰,但國家機器之運作模式卻非朝夕間能扭轉過來。讓新一代汲取經驗、踩着肩膀而上,相信正是林全內閣的任務。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