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狗肉節】官員由大力支持到保持距離 取締還要走多遠的路?

撰文:方嬋珠
出版:更新:

本月21日(夏至)是廣西玉林一年一度備受爭議的「狗肉節」。國內外團體年年施壓,玉林政府終於回應聲稱今年全面取締「狗肉節」,然而成效又如何?隨着內地城市化、愛護動物意識日增,玉林青年又如何看待食用狗肉?《香港01》記者近日走訪玉林,了解最新情況。

玉林街頭的狗販。雖然玉林政府取締狗肉節,但狗肉買賣仍十分普遍,經常都可見到困在籠中的活狗。(梁鵬威攝)

狗肉在玉林仍十分普遍,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被斬得支離破碎的狗掛滿大牌檔、一頭頭燒好的狗隻送入桐口市場,幾十隻滿身傷痕的活狗困在大市集的狗籠,瘦弱至皮包骨的小貓在籠中發出微弱的叫聲。

「我在這裏做反而不喜歡吃狗肉,整天聞到狗肉味道,不想吃。」初中畢業的陳家有今年19歲,他是狗肉店斬狗師傅。剛從事狗肉工作接近1個月,陳家有說很少年輕人入行斬狗,他是少數。「玉林大多數年輕人都到廣東進廠。」他認為工廠生活刻板,「進廠沒有這麼自由」,寧願斬狗。陳家有數數手指說,今年店舖賣出過千斤狗肉。
 

天津的愛狗人士楊曉雲連續3年來玉林買狗,盼盡量多挽救狗隻性命,但卻成為狗販戲弄嘲諷的對象。(梁鵬威攝)

官員與狗肉節保持距離

「外地聽起來可能覺得很冷血,但從小看慣就沒感覺。」陳家有15歲時宰殺第一隻狗。他說,當時爸爸沒空殺狗慶祝「狗肉節」,所以他幫忙執刀。「沒什麼,先用棍毆暈牠,再用熱水剝皮。」陳家有說看過爸爸宰狗,實際動刀也不難。他說每年夏季,家中會殺3至4隻狗宴請親友。「你(親戚)不吃狗也要來,有別的吃。」

玉林狗肉商常標榜「夏至吃狗是當地傳統文化」,但現實卻是玉林狗肉商在2009至2010年間才首度開始舉辦狗肉節,狗肉商趁機發財,玉林政府官員起初也非常支持該活動,以為這會幫助提升玉林作為「旅遊勝地」的形象,通過荔枝和狗肉吸引遊客。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郭鵬說:「地方(指玉林)作商業性推廣,成為地方特色,搞大了,結果引發了對抗。」

隨着玉林狗肉節「臭名遠播」,玉林官員開始與狗肉節保持距離,於2014年6月公開表態不參與和支持舉辦狗肉節,因為他們似乎意識到這樣的節日對該市的聲譽不利。儘管如此,玉林狗肉節仍然事實上存在,而且依舊暢旺,引發的社會衝突不斷。

內地僧人佛天大師近日專程由珠海到玉林,並籌募4萬元人民幣,希望支持愛狗人士的買狗行動,反對食用狗肉。然而他在21日早上到活狗市場,隨即引起騷動,被大批民眾包圍舉機拍攝,譏笑他「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佛天大師指事後更有兩名政府人士「請他吃飯,帶他參觀寺廟」。佛天大師說:「其實是他們緊張。愛心人士用錢買狗,沒什麼問題,也沒有違法。」

2016年,有僧人到來希望能幫助愛狗人士,但遭到一些當地人挑釁。(資料圖片 / 梁鵬威攝)

禁食狗肉無法可依可執

港區人大代表田北辰早前稱,今年玉林市政府將全面取締「狗肉節」,禁止公開屠宰狗隻。但是一年365日,過了那天,又如何?田坦言,內地禁食用狗肉立法是漫長過程,「無法可依,無法可執」。他引述兩名玉林市官員指,目前市政府只能透過食品安全及偷竊等相關條例處理。郭鵬亦坦言,食用狗肉問題只有在6月引起關注,其他時間根本沒有人理會

郭鵬指出,玉林狗肉消費絕非中國之冠,「遠遠低於廣東」。「玉林禁止,還有其他地方消費這些狗,只是玉林關注比較大。」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在過去10多20年間,中國年輕新一代對食狗肉的態度,的確出現了重要轉變。
 

六成半人認同立法禁狗肉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就狗肉問題,在今年訪問了3萬人,受訪者教育水平以中專、高中及以上學歷為主。儘管調查顯示,支持及反對他人吃狗肉的比例接近,同佔約四成,但有接近六成半的人都認同立法禁止食用狗肉。

美國休斯敦大學市區分校東亞政治學副教授李堅強(Peter J. Li)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曾指出,2011年中國城市化達50%,隨着城市化,「視貓和狗為同伴的城市價值體系正變得更加主導,而視動物為工具和收入來源的傳統農村價值體系正面臨挑戰」。

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亦向《香港01》指出,「由食用(狗肉)轉到不食用,現在中國處於過渡期,最後哪個壓倒哪個,要看日後發展」。雖然郭鵬擔心,「只要消費需求存在,大規模的(狗肉)販賣市場只會愈來愈大」,不過彭澎似乎認為,毋須太過悲觀,皆因中國養寵物人漸多,愛護動物組織也在不斷增加,儘管他也認同,改變內地部分人的食用狗肉文化,將是漫長過程,至少需要20至30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