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殲-20步入量產年產最多36架 專家:服役還需等待時機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殲-20」可謂中國軍事前沿的象徵之一,其為中國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戰機;首架工程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首飛。(環球網)

近日有國內網友拍攝到一架殲-20機身垂尾編號為「78274」,軍迷開始猜測該機的產出數量。對此,有軍事專家向國內媒體表示,殲-20的生產線很可能已增加到3條,年產量將可達到24-36架之間;作為解放軍新銳戰機,自主研發的、作戰半徑大約可以超過2000公里的殲-20被認為已經開始量產。

有報道猜測,這或許是正式服役型塗裝,預示著殲20可能離正式服役交付已經不遠。軍事專家王明志表示,2011年殲-20首飛至今已有將近6年的時間,「期間反覆的科研試飛表明,中國新一代作戰飛機已經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試飛工作」。中國航空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在殲-20上得到了集中體現,殲-20也的確是在逐步走向服役,「至於在哪個時間點正式服役還需要等待時機」。殲-20是提升中國空軍戰鬥力的一款極為重要的裝備,它將給中國空軍帶來巨大的進步,這比它服役的時間點更為重要。 

殲-20戰機將在珠海航展首度公開露面。(環球網軍事頻道)

據軍事專家李莉對央視指出,作為隱身重型戰鬥機的殲-20在空軍全部戰機中佔比不會太高,因為它的設計和製造不僅複雜而且費用高昂,美國也僅擁有187架F-22,俄羅斯計劃採購的T-50數量差不多在同一水平。 

李莉表示,戰機服役通常有一個漸進過程,近來網上曝光的灰色塗裝殲-20肯定已經接近定型,「而我們可以效仿西方國家按批次逐漸服役,並同時漸進性地進行改進」。我國首批服役的殲-20數量首先要適度,要符合目前空軍整個作戰體系的結構和需求,「與我國現役的三代和三代半飛機形成搭配,維持適度的比例和規模,究竟多少架殲-20才能滿足我國國土防禦和特定戰場方向的需求,並同時能滿足我國軍事戰略轉型的需要」,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推算才能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