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千噸塑膠醫療廢物流入黑心工廠 製成餐具玩具 涉款4000萬

撰文:陳曉
出版:更新:

南京棲霞公安分局歷時3個多月,偵破南京市首起醫療廢物污染環境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其中1人被逮捕、2人被取保候審。
當地警方透露,在事發現場查獲13.5噸的醫療廢物,經過查證,嫌疑人累積收購、轉賣醫療廢物達3000多噸,涉案金額高達4000多萬元,部份廢物更可能被製成餐具、玩具。

南京公安偵破首起涉及醫療廢物的案件。 (中新網)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在進行其他相關活動時,所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和其他危害性的廢物。與一般廢物不同,醫療廢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同位素等有害物質,不但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還會傳播疾病。此外,這一類的廢物容易遭法分子用作製造假冒偽劣商品,對人的身體健康和環境造成二次危害。

廢品收購站存大量醫療廢物

據現代快報報道,南京棲霞公安分局8月29日在燕子磯顧家村展開整治行動時,根據周邊群眾反映,發現顧家村1號廢品收購站內,收購、儲存了大量的醫用輸液袋、輸液管、輸液瓶等醫療廢物。警方調查後發現,該廢品收購站由南京康士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註冊,46歲的張某為法人代表,張某從南京多家醫院回收一次性輸液袋、輸液瓶等塑料、玻璃製品後,再轉手倒賣圖利。

圖為以醫療廢棄物加工後生産的一次性餐盒。(金陵晚報)
南京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其中1人被逮捕、2人被取保候審。(金陵晚報)

據當地警方透露,張某等犯罪嫌疑人於2012年初起,從南京數家醫院,以每家每月800元至1000元的價格,回收醫院每月多達十幾噸含有​針頭、輸液管的醫療廢物。其後,僱工人再將醫療廢物按一次性輸液軟袋、輸液瓶和玻璃瓶等進行分類、壓縮打包和製成塑膠顆粒,再出售至江蘇宿遷、浙江等地進行進一步的加工。

銷售到全國塑膠製品廠家

專案組繼續深入調查後發現,嫌疑人張某將回收分類後的一次性輸液袋、瓶,轉賣給56歲的宿遷人張某某,專案組隨即在宿遷市將張某某抓獲。據張某某交代,自2014年初以來,他以每噸2000元至2500元左右的價格,從南京的張某處收購一次性輸液袋、瓶,然後再以每噸2200元至2800元左右的價格,轉賣給生產塑膠顆粒的加工廠,加工廠會將輸液袋、瓶加工成塑膠顆粒,再通過塑膠市場和網絡銷售,將塑膠顆粒銷售到全國各地的塑膠製品廠家。

據了解,製造醫用一次性輸液袋、瓶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和聚乙烯,是製造塑膠產品的重要原料。醫用輸液袋、瓶在被分解成塑膠顆粒後,可以再次被黑心廠家利用,生產塑膠玩具和餐具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