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影響兒童身心發展 及早控制減困擾 適當治療助回復正常生活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濕疹是本港常見的兒科皮膚病,加上疫情下生活習慣的改變,令濕疹發病率顯著上升。紅疹、痕癢等不適症狀的確令人困擾,長遠更對兒童的學習與社交生活造成影響,加上不少家長因憂慮副作用而抗拒使用類固醇,種種因素令濕疹更反覆難癒。面對子女痕癢難當,飽受濕疹之苦,家長應如何選擇治療方案,平日又該如何好好護理皮膚?由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一一講解。
攝影:歐家樂

新冠疫情持續逾兩年,網課成為新常態。何醫生指,普遍兒童因減少戶外活動而缺乏維他命D,增加濕疹皮膚容易感染金黃葡萄球菌的機會。加上居家抗疫容易接觸塵蟎、灰塵等過敏原,刺激身體誘發不尋常的免疫反應,令濕疹病情反覆。濕疹對兒童的身體、情緒、社交造成負面影響,家長在照顧過程中亦承受不少壓力。「痕癢令濕疹兒童情緒不穩定,難以入睡,抓傷皮膚更會引起感染,形成惡性循環。更有患有嚴重濕疹的兒童因外觀受到同學歧視,自信心備受打擊而出現抑鬱徵狀。」何醫生續指,出現濕疹徵狀應及早求醫,切勿使用偏方或自行購藥,錯過黃金治療期。

治療濕疹由皮膚護理、感染控制與消炎三方面入手

治療濕疹,何醫生建議可循皮膚護理、感染控制與消炎三方面著手。由於受損皮膚水分容易流失,濕疹患者需要重點補濕,為皮膚提供一個溫和屏障之餘,亦可紓緩痕癢不適。「市面上新式的潤膚霜含有消炎及殺菌功效,可以幫助傷口癒合,同時修復肌膚屏障。」他又叮囑洗澡水溫不宜太高,因為熱水會破壞皮膚油脂保護膜,加劇乾燥情況,令濕疹加倍痕癢。於感染控制方面,濕疹患者除了皮膚紅腫痕癢,傷口亦會出水流膿。何醫生建議可透過浸泡去紓緩及鎮定皮膚、減低細菌數量,或利用益生菌調理腸道,調整免疫系統失衡。

何醫生指近年引入的新型非類固醇藥膏「外用PDE4酵素抑制劑」,有效控制皮膚底層發炎,且安全適合長期使用。

自行停藥隨時反彈 新型非類固醇藥膏較安全

至於消炎則是三者的重中之重,最常用的藥物有外用類固醇藥膏。不過不少家長因擔心類固醇副作用而抗拒使用,令濕疹情況進一步惡化。何醫生解釋,醫生會監察病人使用類固醇藥膏的次數和用量,待病情受控後,可共同商討轉藥,並慢慢減低類固醇劑量,切忌自行停藥令病情反彈。而隨着香港近年引入的新型非類固醇藥膏「外用PDE4酵素抑制劑」,有效控制皮膚底層發炎,免卻家長對類固醇的憂慮。「『外用PDE4酵素抑制劑』有效阻止皮膚細胞內的PDE4酵素過度激活,藥物穿透皮膚的能力較強,有效滲入肌底,從而紓緩濕疹及改善皮膚屏障,適合患有輕度至中度濕疹的三個月大或以上人士使用。」

建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與醫生商討個人化治療

長期與濕疹搏鬥為病人帶來不少負面情緒,何醫生鼓勵大家以積極樂觀態度面對。「要學懂活在當下,先紓緩濕疹症狀,保持正常生活,有足夠的休息才能增強身體的修復能力。除了非類固醇藥膏,現時亦有口服免疫抑制劑與生物製劑等新型藥物,更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的質素,所以病人千萬不要放棄。」正因每個病人的體質不一,誘發原因亦不同,所以醫生會按照病人的情況制定個人化方案,而病人亦需與醫生互相合作,建立互信才能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

以上資料由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提供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