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中俄蜜月的另一面:俄羅斯版「中國威脅論」

撰文:吳迪 毛詠琪
出版:更新:

近兩年來,中俄關係進一步緊密,政治領域自是不消多提,經貿合作也於2018年突破1,0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然而相較於中美之間5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額、俄歐2,300億美元的貿易額,中俄還有很大的空間。
另一方面中國不乏「紅毛鬼」、「老毛子」等對俄羅斯人的貶義形容詞,民間亦有很多人主張勿忘俄羅斯是掠奪中國最多領土和資源的國家,需要對其抱以提防;俄羅斯也一直存在「中國試圖殖民遠東」等聲音。
當我們暫將習近平與普京的個人友誼放在一邊,中俄兩國之間的矛盾究竟有多嚴重?對此俄羅斯國立國際關係學院(MGIMO)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華可勝(Alexei Voskressenski)在接受《香港01》專訪時,給出了他的理解與看法。
本文為香港01和俄羅斯塔斯社與華可勝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理事會主席于品海聯合專訪的一部分。該專訪以五篇文章發佈,此為第三篇。

香港01:不少民選政制國家在大選期間都會有所謂「中國威脅」的言論,並對其國內政治造成一定影響。這種情況在俄羅斯是否也存在?長期而言,中俄兩國關係的前景又將是如何?

華可勝:應該說,俄羅斯社會一直就有類似「中國威脅論」的說法,這早在19世紀末歐洲殖民時代的「黃禍論」就已經開始。不過近來俄羅斯國內的相關言論,則主要是因為自1990年代起,中國人開始移民俄羅斯遠東,又或是到該地區務工,而這是過去幾十年都未有過的情況。

不過與其說這些部分俄羅斯人的言論是針對中國和中國人,倒不如說是針對俄羅斯政府。當地的俄羅斯人認為自己被俄羅斯所遺忘,希望莫斯科當局能夠為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投入更多的資源,因此通過「中國正在殖民遠東」等說法,吸引俄羅斯西部的注意。這種情況是大多數中國人不了解的。

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政策制定者們更多地思索宏觀經濟問題和經濟政策,對俄羅斯個別地區的發展情況確實投入精力有限。

我知道中國現在有不少抱怨,認為俄羅斯經商環境不好。這固然有一方面原因在於中國企業有需提高其生態環境保護的能力,有需更好地適應各國法律,但也在於俄羅斯經商環境確實不如中國。我想俄羅斯也明白這一點,俄羅斯人也會問,「為什麼中國發展這麼快?這麼成功?」不少人得到的一個結論就是中國成功建立起一套很適合經商的環境。因此,俄羅斯人自己其實很清楚,並沒有因一些事情而怪罪中國,即使有些分歧,也是不影響整體中俄合作趨勢的小事。

其實,現在很多俄羅斯人並沒有覺得「中國威脅到俄羅斯」,而是對現況很不習慣。今天確實是歷史上中俄關係最緊密的時刻。今年5月,中俄黑龍江大橋終於通車了。對此,很多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這條大橋早在幾年前就該通車」;可是在很多俄羅斯人看來,他們最先想到的是「這種與中國的緊密程度則是未曾有過的」。

另一個俄方在意的問題是如何建立平等的關係。中國經濟體量太大了,而以遠東地區為例,那又是俄羅斯人口最稀少、資本最匱乏、最缺乏經商經驗的地區。如何確保中俄經濟合作是平等的?這也是一個中俄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