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主義留紙上 大難臨頭各自飛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今年年初起,特朗普已將「美聯儲不配合工作」掛在嘴邊,頻繁施壓其放水降息「救經濟」。降息本是再正常不過的貨幣政策,用於暫時增加市場流動性。然而當下美國股市仍處歷史高位,特朗普施壓降息只為給貿易戰「提供彈藥」,並透過維持股市保持其創造的「經濟奇跡」直到2020大選。

各國政府深怕資本流出,導致任內出現經濟問題,也紛紛加入「降息大潮」。從今年2月開始,已有包括印度、烏克蘭、印尼、巴西在內24國宣佈降息,其中印度年內竟降息四次。而一直「聽着樓梯響」的美聯儲也終於在8月1日宣佈降息25個基點。如果說如今降息的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歐洲央行7月底報告中「維持當前或更低的利率水平」文字,卻預示歐元也將踏上量化寬鬆和降息之路,「貨幣戰」或正式波及全球。

早前美國指責中國操縱匯率,但降息本身亦屬操控匯率的手段。(VCG)

降息是為了留住資本,但當全球各國同步降息,這樣的效果便不復存在。反而是全球經濟歷經十年上行週期,本就存在不少泡沫,今次「放水」卻令各國槓桿程度更深,離危機更近一步。事實上,即使美國在月初加息,8月14日仍難避股市暴跌,更催生了息率倒掛這一經濟危機前常見警號。

除了貨幣戰,當危機氣氛臨近,各國也紛紛加強投資和貿易壁壘,以求自保。歐洲議會今年2月大比數通過法案,加強對外國投資的審查,「以保護歐洲的戰略技術和基礎設施」。日本經濟產業省也計劃年內將包括手機、電腦、半導體等20個產業列入投資審查範圍。特朗普上台後,成為多邊主義和經濟自由化旗手的歐盟日本,都選擇保護主義,實在令人唏噓。

一向以自由經濟保衛者身份自居的日本,亦開始設立經濟壁壘。(VCG)

只求自保,可否避免危機,大蕭條期間貿易戰乃最好教訓。大蕭條爆發次年的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税法》,大幅調高對各國關税。這一行為起初只引發西班牙、瑞士、法國等國對美汽車、鐘錶徵收100%上重税。但在「人人自保」心態下,英國、德國亦效仿美國設置壁壘,終於令國際貿易體系崩潰減少66%,各國經濟情況更為惡化。

失業率攀升、犯罪率上升、救濟站門口排滿長長人龍,政府庫房裡的銀子一點點減少。對各國政府來說,經濟危機爆發意味着最難熬時刻,為求自保設置壁壘亦非不可理解;但此舉最多延緩危機燒進後欄,不可能解決危機。危難時刻方可見真章,如今才是考驗「多邊主義旗手」們究竟是嘴上說說,或是將價值落到實處的關鍵時刻。當危機渡過後,也只有「不割席」的負責任經濟體,方能收穫被各國信任的軟實力。